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读史札记·明教与大明帝国(11)

时间:2023-07-1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吴晗 点击:

  至正四年(1344)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

  是太祖生于元天历元年(1328)也。先是至元三年(1337)棒胡起义于信阳,太祖时年十岁。次年周子旺起义于袁州,彭莹玉亡命淮西传教,太祖时年十一岁。《纪》又言:至正四年“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复还寺。”光固汝颍诸州为红军杜遵道之根据地,亦即彭莹玉所曾布教之区域,太祖之接受明教教义,当为此三年内事。

  至正八年(1348)太祖年二十一岁。

  复还皇觉寺。《御制皇陵碑》:“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时乃长淮盗起,民生攘攘。于是思亲之心昭著,日遥盼乎家邦。已而既归,乃复业于觉皇。”

  至正十一年(1351)太祖二十四岁。

  五月刘福通、徐寿辉东西二系红军兵起。

  至正十二年(1352)太祖二十五岁。

  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子兴烧香聚众,称亳州节制元帅(《明史》卷一《太祖纪》,俞本《皇明纪事录》)。《御制皇陵碑》:

  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起自汝颍,次及凤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详。旁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毙,亦奋臂而相戕。”知者为我画计,且默祷以阴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详?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

  《皇朝本纪》:

  天下兵乱,过寺,寺焚僧散。将晓,上归祝伽蓝,以珓卜吉凶。……时神意必从雄而后已,因是固守所居。未旬日友人以书从乱离中来,略言从雄大意,览毕即焚之。又旬日有人告旁有知书来者,意在觉其事,上心知之,复三日,斯人果至,与语观其辞色未见相,复礼待而归。复几旬日,又有来告,先欲觉知事者今云不忍,欲令他人来加害,乞幽察以从告。上深思之,以四境逼迫,讹言蜂起,乃决意从诸雄。(参看沈节甫《绍录汇编》本《御制纪梦》及《天潢上牒》)

  闰三月甲戌朔入濠州,《御制纪梦》:“以壬辰闰三月初一日至城门,守者不由分诉,执而欲斩之,良久得释。”《御制皇陵碑》:“即起趋降而附城,几被无知而创,少顷获释,身体安康。从愚朝暮,日日戎行。”“子兴收为步卒,入伍既两月余为亲兵,终岁如之。”(《御制纪梦》)

  至正十三年(1353)太祖二十六岁。

  以功升镇抚(《明史》卷一《太祖纪》)。

  宋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太祖二十八岁。

  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号小明王),国号宋,建元龙凤。

  檄授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子兴部将张天祐为右副元帅,太祖为左副元帅(《明史》卷一《太祖纪》,参《皇朝本纪》)。

  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同上)

  九月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祐战死,太祖独任元帅府事。(《皇明纪事录》)

  宋龙凤二年(元至正十六年,1356)太祖二十九岁。

  三月亳都升太祖为枢密院同签,以帅府都事李士元为经历。寻升太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以故元帅郭天叙弟天爵为右丞。经历李士元改名善长,为左右司郎中,以下诸将皆升元帅。(同上)

  宋龙凤四年(元至正十八年,1358)太祖三十一岁。

  五月宋将刘福通破汴梁,迎(宋帝)韩林儿都之。(《明史》卷一《太祖纪》)

  十二月太祖自将克婺州,改为宁越府。

  辟范祖幹、叶仪、许元等十三人,分直讲经史。(同上)

  于宁越置中书分省,于省门建二旒大黄旗,上书:“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下揭二牌:“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皇明纪事录》)

  宋龙凤五年(元至正十九年,1359)太祖三十二岁。

  五月升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八月元察罕帖木儿复汴梁,(刘)福通以林儿(宋帝)退保安丰(今安徽寿县)(《明史》卷一《太祖纪》)。

  宋龙凤六年(元至正二十年,1360)太祖三十三岁。

  三月戊子征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同上)

  宋龙凤七年(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太祖三十四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