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近几年来少见的美学之作——《远山淡影》视听语言浅析

时间:2022-06-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陈萝卜 点击:

  我是被海报吸引才去看的这部影片,实在是把我惊到了。空灵的镜头,不紧不徐的节奏,荒诞又现实的剧本,完全贴合故事的表演,深情辽远的音乐,把我拽入那个时光洪流的小镇里,再也无法抽身出来。

  《远山淡影》的编剧绝对是看过石黑一雄那同名的处女作,因为电影和小说的内核惊人的相似,只不过电影的远山淡影讲故事的方式不同于小说,更像博尔赫斯的叙述风格,破碎的记忆混入在画像师的调查过程中,真相与想象藏在朦胧的回忆里,任由叙述者摆弄,氤氲缭绕。这部电影是需要观众自己去组合构建的,这对绝大部分倚赖喂食的观影习惯的人来说,根本无法理解也没办法看懂其中美感。毕竟现在的中国电影绝大部分已经完全沦落成只有娱乐性的消遣,不再具备对艺术的探索与追求。

  回到正题,我要讲的是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这绝对是教科书级别,比这几年任何一部国产电影都要优秀。在网络上播放实在太委屈它了。下面是我的拉片笔记,我把我看到的,理解的,无论是镜头还是片子细节都说出来。如果侥幸被远山淡影剧组的老师看到,恳求不吝指点并纠正。

  1.时间

  远山淡影是两线叙事,一虚一实,它没有像普通的电影那样,用力的去做出明显的年代切割痕迹。因为它并不在意时间前后的对比,而把时间碎片平行的排列起来,好像时间这个东西并不存在。就像“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典型的文学手法。

  例如:

  “严华”尸体被发现的长镜头,章欣的背影突然入画,然后镜头掠过章欣,再呈现章欣所见的荒芜(人去楼空)。这个镜头看似用章欣作为参照物,横跨了两个时间,但是影像却又做成是一个时空下的,看似近实则远,挑逗着观众的感官。这个镜头就是表示之前那段文工团回忆是章欣的想象。而在这个镜头之前的那几场戏里的疑问(严华被主任潜规则后就能立马上台演出了?但是演出完怎么立刻又死了?),不单是观众的,也是章欣的。所以,导演巧妙的通过一个镜头,让观众与章欣建立起了共同目的,增加了悬疑,也让观众代入了章欣这个角色。

  相同手法,还有章欣与梅莉回到文工团。

  随着汽笛声,梅莉缓缓走向林音的海报,但是镜头没有在她身上停留,穿过了像虫洞的回廊,来到房子的另一边,严华入画。这个与《尤里西斯的凝视》里的感觉特别的像。

  这样的处理,我的理解是为了营造一种错觉,一切就如昨日一般,人没有离开,时间也没有逝去。那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有句台词已经把用意说了出来。

  导演其实是在营造更高级的距离感。什么才是高级的距离感?就是有些东西明明好像在眼前,你却再也无法触及,那才令人唏嘘难受,让人无限怀念。远山淡影整部片子都是这样的处理方式,这些处理方式却一点都不张扬,像埋藏在泥土中等待发芽一样,这控制力更难得。

  2.视角

  远山淡影的镜头是特别讲究视角的,例如上一个俯视的长焦镜头,像有人在远处虎视眈眈的窥视,下个镜头就表明,刚才那个镜头是沈队的主观视角,那是沈队在居高临下看着章欣。不用一句台词,就已经把沈队和章欣的关系表述清楚了。

  当然,这组镜头只是工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接下来就开始玩花活了。

  章欣进入照相馆。

  然后开始了一条长镜头,这些都是章欣的主观视角,章欣看到的就是观众看到的,导演是让章欣带领着观众展开调查。

  当镜头移到红幕前,章欣突然入画了。镜头从刚才的章欣主观镜头变成了客观镜头,这是为了强调接下来满墙陈默女友的照片,这也是暗示陈默杀人的动机。

  在章欣开始疑惑的时候,声音先入,王宝打翻了一盒胶卷。之前缓慢的节奏被打断。

  镜头继续丢给观众信息量,这其实就是陈默杀人的证据。(我看有评论说早把胶卷拿去冲洗不就知道真相了么?但是此时陈默是被害人,80年代的连环凶杀案这时候沈队章欣也不知道)

  随着沈队呼喊王宝,客观镜头慢慢又变成了主观镜头。沈队正眼都不看章欣,而身边的同事也似乎没注意到章欣的存在,在进一步表明,章欣此时的处境与关系。(后面挂满着的衣服不知道为什么让我看的时候汗毛直立)

  此时镜头并没有交代箱子里的是什么,只是队员们的猜测,这是导演在卖关子,而章欣此时也无法往前靠近,只能在其他人后面看。欲擒故纵,吊起观众胃口,也为暗示箱子里的东西是本次搜查最重要的线索做铺垫。

  果然,随着众人不屑走后,章欣再次入画,镜头又从主观镜头变成客观镜头,当章欣拿起芭蕾舞鞋时,音乐突然也变了,加入了一段像八音盒似的音乐。暗示舞鞋的重要性。

  接着满箱子各式各样的女鞋中有一双芭蕾舞鞋,是那么的唐突与不和谐。这是对应章欣的疑惑表情:如果是拍照用的话,就不太可能会有专业的芭蕾舞鞋。这里其实是用镜头来反驳刚才其他警员的猜想,也在交代章欣与淮川刑警队粗犷的办事风格不一样。而也是因为这样的处理,让我对箱子里的女鞋印象深刻,当剧情发展到后来陈默杀人后的习惯是拿走人家的鞋子时,回想起这一场满箱的鞋子,细思极恐。

  照相馆这一场戏,导演用主观客观镜头交替的方式来控制着整体节奏,丝毫没让人注意到这是一条长镜头。信息量一波比一波重要,不得不佩服导演对镜头得心应手的控制力。

  紧接下来的一场戏,同样是相同的手法,主观变客观来承接转场。

  镜头回到了陈默的命案现场,背景音乐里有着节奏重复的铃声。

  章欣入画,镜头变回客观,表示章欣一人又来到现场调查。那个铃声越来越明显,像是章欣被铃声召唤而来的感觉,引领着章欣要找些什么。

  注意画右,空无一人。此时告诉观众,这个方向是安全的。

  此时,镜头摇成近景,音乐突然出现了另一个节奏更紧的铃声,是从右边发出的。

  镜头往右摇过来后,刚才没有人的地方,严华突然出现了。安全的地方实际最危险,导演用了人们的心理惯性,造成了突如其来的这个惊吓。这只是用了最简单的摇镜头来完成,丝毫没有炫技,也完美达到了目的。说明最简约的方法也是最高效的。

  再下一场戏,原来刚才发生的,只是章欣在做梦。看到这里时,觉得刚才的芦苇荡命案现场导演只是在营造氛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