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发生的董卓之乱,开启了军阀混战的乱局,自此天下分崩离析,民不聊生,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各路诸侯都打出反董旗号,名义上是要维护中央政府,剿除祸国殃民的西凉军阀,实际上汉朝的存亡,百姓的死活并不是各地方州牧所关心的,趁机割据一方才是吸引这些军阀起兵的真正原因。哪个不想在这场宰割天下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从他们宣布起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摆脱中央的控制了,也就意味着在大汉的疆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不等的独立王国,大汉朝就剩下了这块招牌了。刘姓皇帝不仅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连天下“共主”都算不上,而是早已沦为军阀的傀儡了。这些独立王国并不在乎汉朝的存亡,更没有人会把皇帝当回事,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为了自己坐大彼此算计对方。
果然,董卓还未灭,中原大地上就重新上演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各地军阀争来争去,你死我活,表面上看似为了争夺一池一地的得失而拼命,实际上他们无意炒地,绝不以当开发商为满足。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伙炒房客,而是一群野心家、阴谋家、政客。政客与奸商在形式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都是利益至上,但是两者还有本质上的不同,说白了也就是两者的理想不同,奸商最高理想是当土豪,而政客的终极目标是当贵族!
在特别强调等级的古代社会,最具有诱惑力的莫过于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王侯将相,荣华富贵,所享受到的特权非土豪地主所能比拟的。尤其是那顶金光闪闪的皇冠,其魔力足可让人疯狂,不管什么人,都经不住皇帝宝座的诱惑。文臣武将一朝掌握了大权固然开始琢磨自个当皇帝,就连那些粗鄙的武人和德行败坏的小人,只要占据一块地方就产生了建号帝王的念头,于是每逢乱世那些毫无贵族的气质的文武流氓都迫不及待的称王称帝了。
汉末大乱,那些割据的军阀没有一个不想当皇帝的,只是刘汉政权在名义上还在,尤其是控制皇帝的军阀成为皇帝的代言人,他们会以皇帝的名义讨伐他的反对派,控制天下,自封为高官显贵。他的反对派虽然也可以以拯救皇帝为名对抗,但是毕竟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更容易被视为叛逆。袁曹争夺北方霸权,虽然袁绍实力雄厚,在各方面都占据优势,可是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当然有很多因素,但是他的对手曹操掌握着皇帝这张王牌恐怕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吧!
自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职务以来,皇帝就一直被供奉在利益金字塔的最顶端。而为了加强皇帝的绝对权力,皇帝采取的措施自然是独揽大权,而为了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威,造神运动就成为历任皇帝的必修科目。但凡能坐到那个位子上的人,御用文人们就会将其包装和神话成为天生圣人。因此在中国历代的官史上,记载有关皇帝的事迹首先会有大段大段荒诞不经的传说,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现任的皇帝和他们的子孙们都是在娘胎里就已经注定是皇帝了,上天早有安排,也就是提醒大家都应该膜拜这尊神主。长期的洗脑宣传,皇帝不仅是当然的统治者,也是人们的精神偶像。当然,在乱世或者皇帝位置出现了空缺,很多人都想填补这个权力真空,稍有实力的军阀都以为自个就是老天爷内定的下任皇帝!
第一个产生“我就是老天爷内定的下任皇帝”类似幻觉的不是袁绍,而是其弟袁术。以董卓之嚣张,袁绍之强大,曹操之多谋,孙坚之善战,尚且不敢公然称帝,何况曹操掌握着现任的傀儡皇帝。但是不过占据淮南一地的袁术尽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称帝,得到了传国玉玺就以为受到了老天爷的垂青,迫不及待享受帝王的特权,却成为众矢之的,被曹操当做跳梁小丑,很快以朝廷的名义将其消灭。
本来何进所立的少帝刘辩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被董卓无故废掉,引起天下的公愤。但是董卓所立的汉献帝毕竟也是先帝的亲儿子,也能说的过去。随着董卓权力的巩固,有实力作为后盾,各诸侯也承认董卓所立的汉献帝,何况少帝已经被董卓杀害,按照血统论的观点也轮到先帝的小儿子了。先帝就俩儿子,少帝被害死了,再也没得选了,所以汉献帝这个皇帝当的也是名正言顺。董卓很知道这点,他很早就发现皇帝的用处真是妙不可言,尤其是那些很有影响力的士大夫,这些人满脑子的正统思想,念念不忘就是忠于皇家,皇帝在哪里他们就到哪里效忠。士大夫们多半是维持现政权派,因为他们的前途在皇家,他们最依赖皇家,唯有皇帝不倒他们才有饭吃有官当,也唯有在皇帝的手下干活他们才觉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更主要是没有皇帝他们的利益将没有保障!
而对于那些有实力另起炉灶的军阀们来说,皇帝确实是一张对付其他对手的王牌。但是拿好牌不一定就能通吃,不会玩的赌徒也能把一手好牌玩烂。何进董卓王允不按排理出牌也罢了,却是该出手时不出手,不该出手瞎出手,硬是把一手好牌给玩砸。而袁绍压根儿就不觉得董卓所立的皇帝是什么王牌,根本就是一张废纸,他也想学董卓自己拥立一个皇帝,想以拥立之功进入权力中心。然而不仅曹操不同意,其弟袁术也是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大话,表示坚决的反对。曹操不同意,心里的真实想法不得而知,但是袁术一定是要自己当皇帝的,在那时候他就觉得老天爷已经内定他当下任皇帝了。而关键是袁绍想立的幽州牧刘虞也是死活不当这个皇帝,只承认汉献帝是正牌的。
曹操不同意另立皇帝,他也承认汉献帝是正牌皇帝,也就说明,曹操早就看出这个皇帝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这张王牌抢到手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既代表朝廷也是皇帝的代言人,谁反对我就是反对朝廷和皇帝,也就是造反,造反大逆不道。当然,如果像袁术那样,得了传国玉玺就以为被老天爷看中了,那肯定也是必败无疑的。曹操之所以将这张王牌玩的得心应手,还是配合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为前提的,也就是要以实力为后盾。西凉军阀恰好相反,拿到这张王牌,还没有赢呢就急于享受荣华富贵。
董卓被刺杀后,汉献帝变成了王允和吕布掌握朝政的棋子,没几天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杀回来,汉献帝又落入野蛮的西凉军阀手里。等到李郭起内讧,汉献帝在忠大汉朝臣的拥护下趁机逃出西凉军的掌控,到了洛阳。董卓乱后,洛阳早已一片废墟,皇帝成了丧家之犬,这个机会被曹操及时的抓住,抢先一步把皇帝接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汉朝从皇帝到朝臣还是原班人马,但是朝廷再也回不到洛阳时候的朝廷了,许县朝廷实际上不知不觉的就姓曹了,这个朝廷为后来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等到曹操抢到了皇帝这张王牌,袁绍也醒悟过来了,但是慢了半拍跟输掉整个机遇是一样的,想夺回来是难上加难。其实在这之前,袁绍的智囊团也提过早点把皇帝抢到手的建议,可见袁绍这边不是无人,袁绍这边谋士未必就差于曹操这边的谋士。他们也发现皇帝是张好牌,但是袁绍认为我的地盘我做主,干嘛要供养一个毫无价值的皇帝,在我的势力范围内我就是唯一的上司,不需要向别人早请示晚汇报。但是曹操把皇帝抢到手皇帝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反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因为只要还是我的地盘做主的还是我,我可以向皇帝请示,也可以不向皇帝请示,皇帝不过招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