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可以说是一只老狐狸,在他跟曹爽玩心计的时候早已修炼成精了,曹爽这样的庸才哪里是他的对手!在司马懿看来,曹爽不过是一个手握兵符的孩童,他想要夺他的兵权易如反掌,根本无须兴师动众的明抢,只需卧床两月,装作将不久于人世的样子就可以骗到手了。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曹爽天真如孩子,他得到他的死党报告,说司马懿出气多入气少,将不久于人世,他就信以为真,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完全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以为自己已经大权在握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再威胁到自己权利了,甚至一度飘飘然,几乎忘记了司马懿的存在。
司马懿成功的麻痹了曹爽,他故作老迈无用,尤其玩起装病的把戏来,实在所向无敌。他装作病病歪歪要死要活的样子,令他的对手大喜过望,以为威胁自己权力的人自有天收,无须担忧了。不知不觉,司马懿就将一颗定心丸喂到对手的嘴里,令对手昏昏糊糊,忘乎所以。装病是很多政治人物的强项,但是装病也是门技术活,没有一点道行早晚要穿帮露馅的。司马懿天赋异禀,特别能装,专业水平十分过硬,可以说他是装病的专业户。早在年轻的时候他就跟曹操玩过这一套,连曹操这样的奸雄人物都被他瞒过了,曹操的儿孙辈们是注定要栽在他的手里的了!
在曹操创业之初,求贤若渴,延揽青年才俊到他的帐下效力。年轻的司马懿已经是小有名气了,自然就成为曹操拉拢的对象。但是司马懿自视甚高,加上司马家族是士族,门第高,在心里很看不起曹操那样出身的人,但是又不敢不买曹操的账。为了躲避曹操的征召,司马懿发挥他的特长开始装病。他对外宣称他已经得了半身不遂的风瘫病。曹操当然不信,派人去刺杀司马懿,司马懿少年老成,他知道是曹操是派人来试探他的,不会真的要了他的命。他直挺挺的躺在床上,眼看刺客的剑刺向他的鼻子来了,他的眼睛都不眨一下,可见他的装病功夫在此时就已臻化境。
随着曹操的权势不断扩大,前途越来越看好,等到位极人臣,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司马懿才出山。此时曹操估计也发现了司马懿这小子不老实,明明没有什么风瘫病却装,看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所以曹操说,不上厅堂就进牢房,不给朝廷效命就等着吃牢饭吧!司马懿害怕,宣称以前确实有些贵恙,现在已经完全好了,可以出来做事了。司马懿的装病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小子狡猾的很,他从司马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影子。曹操的是一代奸雄,政治嗅觉很灵敏,他发现司马懿跟他似乎有相同的气质。所以曹操尽管用司马懿,但是总也不大放心。曹操常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是脑后生有反骨一类的人物,一定不会甘为人臣,多半还会干涉我曹家的家务事。
平心而论,这个时候司马懿多半还没有取代曹家的心,但是遭到领导的无端猜忌,只能加倍的小心谨慎,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曹操也找不到他的错处来,而且司马懿跟太子曹丕关系也处的十分融洽。曹丕十分器重司马懿,到了明帝时候司马懿也是一直很受重用,能成为顾命大臣就足以说明曹魏皇帝对司马懿的信任。
司马懿是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两朝的重臣,不过在高平陵兵变前,司马氏家族虽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还远远没有做到权倾朝野。在三国时期,曹操被看作是权臣,其实曹操名为权臣,实际上是魏国的开国之君。他走的是打着汉朝旗号为自家打天下的路子,这条路子在特定的条件下方可行得通。另外有了顾命大臣的身份,是一条通向权臣之路的捷径。顾命大臣也叫托孤大臣,顾名思义,就是先帝将未成年的孤儿托付给你,以辅佐年轻的皇帝。因为皇帝年幼,还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顾命大臣可以为小皇帝代劳,利用顾命大臣身份之便很容易权倾朝野,甚至顾命大臣成为权臣也是无可厚非的。
诸葛亮是蜀汉朝廷的权臣,司马懿是曹魏朝廷的权臣,司马懿走的是诸葛亮的路子,他们都是托孤重臣。但是司马懿不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因为诸葛亮及其家族没有取代蜀汉朝廷,或许因为诸葛亮后继乏人也未可知。但是总的来说,诸葛亮即使权倾朝野也一直秉持公心,没有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的行为,所以诸葛亮受到后世的尊崇,成为忠臣的典范。而司马懿至始至终都是有野心的,他本人及其家族独揽朝政,最后的目的恐怕就是要取代了曹魏。因此司马懿虽然没有像曹操那样广受争议,但总的评价不是很高,后世认为司马懿是“以狐媚取天下”,这多半是说司马懿心术不正,通过不光明的手段取得天下,其中装病这一招是就是欺诈的手段,多被后世所诟病。
其实司马懿能成为顾命大臣也是有很多的偶然因素,这跟魏明帝曹睿猝然驾崩有直接的关系。魏明帝驾崩的时候正当壮年,他死的很突然,来不及妥善的安排他的身后事,临终托付大事都欠考虑。本来皇族内的燕王曹宇被敲定是首席顾命大臣,另外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同时被列入了辅政大臣的行列。但是曹宇秦朗等人跟曹睿的宠臣中书监刘放、孙资没有搞好关系,尤其夏侯献、曹肇、秦朗可以说跟孙刘二人是水火不容。因为夏侯献、曹肇是皇族,很看不惯孙资、刘放掌握权机。夏侯献、曹肇在之前就指着树上休息的鸡说“此亦久矣,其能复几”,很显然这是指着和尚骂秃驴,意思是迟早要将这俩小人弄下去。孙资、刘放很惧怕,急需找个可靠的后台。
由于孙刘二人害怕曹宇等人一朝权在手,没有他们俩好果子吃,所以孙刘两人想法设法排挤燕王曹宇和夏侯献、秦朗、曹肇等人。曹叡召见了曹宇,想让他做大将军,以辅佐即将继位的少帝曹芳。曹宇为人比较谦虚,没有马上答应。曹叡问刘放、孙资,曹宇为什么坚辞。孙刘二人抓住机会,大肆歪曲曹宇的意思。二人跟曹睿说,曹宇自知能力不够,所以没有信心接下这这副重担。曹叡问,那么曹爽怎么样。孙刘二人非常赞成曹爽代替曹宇为大将军,于是曹叡不再挽留曹宇,而用了曹爽。其实曹睿虽然也骄奢淫逸,但算不上是昏君,他心理也清楚,曹爽能力不如曹宇。但是因为曹魏的传统是藩王的权力不宜过大,同族藩王的权力过大很容易夺位,这是曹丕跟他的兄弟们争权留下的后遗症。魏文帝曹丕从一开始就对藩王压制的很厉害,对藩王有诸多的限制,其中一条就是籓王不得辅政。
曹爽毕竟是公子哥儿,曹睿召见他,问他能否胜任辅弼幼主的重任,他紧张的要死,汗出如浆,不知所对。幸赖刘放在旁提示,他才说“臣以死奉社稷”。尽管是斩钉截铁的四个字,但是曹爽结结巴巴的说出显的毫无自信心。曹爽显然是缺乏历练,刘放、孙资又向曹叡建议,把司马懿召回,与曹爽同受顾命。曹肇反对,但是当朝似乎没有谁的才能威望高过司马懿的了,因此曹叡还是从辽东前线召回了司马懿。
曹睿死后,司马懿与曹爽成为辅政大臣,在最初两人倒也能和衷共济,相安无事。但是自曹爽提拔了何晏、邓飏、丁谧三人做死党后就开始排挤司马懿。曹爽说到底是个公子爷,没有什么主见,多半听这三人的。但是这三人也不见得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其实这三人也是近乎陪领导吃喝玩乐帮闲一类的角色,擅长空谈这一套,一朝权在手,除了吹牛大概就剩下享乐了。他们对司马懿越看越不顺眼,怂恿曹爽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原来司马懿是太尉,并与曹爽共“录尚书事”,也就是共同管理朝政。但是自从司马懿被曹爽以朝廷的名义“升”为太傅后,司马懿就被架空了。他名义上是皇帝的老师,其实连什么也不是了,这个所谓的太傅最多就是荣誉头衔。同时曹爽不断的安插自己的亲信,进一步控制军权,他的三个弟弟都被提拔到了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上。曹爽的弟弟曹羲当了“中领军”,另外一个曹训又当了武卫将军,还有一位弟弟曹彦当了“散骑常侍”,曹爽兄弟完全控制了禁卫军。
司马懿被人架空,他当然很生气了,但是他也没有赌气辞职,他知道曹爽巴不得他辞职回家养老,他偏不辞职,而是请病假在家里当他的太傅。司马懿只要还活着,曹爽等人就觉得这老儿的影响力还在,他们的权力就不稳定。司马懿也很清楚,曹爽等人天天盼着他死,估计恨不能扎个小纸人,写上他的名字每天都要诅咒几遍呢!为了麻痹曹爽,司马懿的拿手好戏上演了。年轻时候装病瞒过了曹操,如今再用来忽悠曹操的这些草包二代后辈还不是手到擒来,果然一试就灵。曹爽叫他的亲信河南尹李胜改任荆州刺史,他派李胜到司马懿家里去辞行,实则是打探下司马懿的情况。于是司马懿开始表演了,而且很快就入戏了。
装病这活当年吕蒙对付关羽的时候也干过,但是吕蒙完全是在幕后,全靠陆逊在台前放烟幕。而司马懿自导自演给曹爽的人看,演出能不能成功就看演技了。姜还是老的辣,司马懿的演出大获成功。李胜看到的司马懿是卧病在床的,且半死不活,需要丫鬟喂吃喂喝,而且进食也很困难,丫鬟送进他嘴里的稀饭很快又顺着嘴角流出来,一小口稀粥倒有一半流到了胸前。李胜跟司马懿说话,司马懿又痴又聋,完全老糊涂了。李胜说“本州”,司马懿听成“并州”。李胜对司马懿说,此次蒙皇上恩典,派下官前往本州担任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向太傅您老人家告辞。
司马懿喘着气,翻着白眼,不断咳嗽着,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说,这可委屈你啦,并州是个没有油水的苦地方,且胡人出没,边防重地你要做好防备。我病成这样,有今没明,只怕以后见不到你了!
李胜说,太傅您老人家想是有些耳背吧,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越发装作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知道演这出戏还是要把握住火候,不能过于夸张,所以李胜再次大声告诉他,俺是要回老家荆州做官,不是并州。他才假装总算有点搞清楚了,并且抱歉的说,我实在是又老又病,耳朵聋的厉害,听清一句话老费劲了。与此同时又开始表演咳嗽喘气,半死不活。李胜大半天跟老头子勉强说不上一句囫囵话,他没有想到司马懿几天不见尽然病的这样厉害,实在到日薄西山,命悬一线了,不死也没几天好活了。
司马懿演的太逼真了,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不由得李胜不信,他回去如实的报告了曹爽。曹爽听了,大喜过望。不管你多厉害,生病的老虎不如猫,病成那样了,怕他怎的?曹爽完全放心了,便不对司马懿有任何防备。但是曹爽志大才疏,只知道司马懿快死了,却不知道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在朝中,他们早就开始暗中跟曹爽对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