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唐国士 > 扬州岁月 > 第二十四章 士族

第二十四章 士族


更新日期:2018-05-02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贞观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陆家动身回吴县老家祭祖。
 
本来寒食清明节官员就放假四天,陆玉成又向大都督府请了十天假。除了陆玉成、陆达明、谢纤云,同去的还有杨荷、赵慧娘、马大牛、马小虎等。陆玉成现在是官身,陆达明觉得很有面子,也算是为了满足自己光宗耀祖之心,特地包了一膄大船
 
朱英杰也是吴郡朱氏家族的,但因自已目前身份敏感,且不放心李碧蓉的安全,只得委托陆玉成向家族报个信,自己仍留在了扬州陆府。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陆玉成结识的两位士子顾潜和张右文,他俩分别是吴郡顾氏家族和张氏家族的子弟,也是都回老家祭祖的,顺便搭乘了陆家的这首船。一路上陆玉成与他俩抵坐而谈,顾潜学问不错,张右文文思敏捷,三人甚为投契,也使他对江南士族的了解更为全面了。
 
唐代尤其是初唐仍是一个贵族社会。
 
江南士族亦称江左士族、江东士族、六朝士族。对魏晋南北朝隋唐高门士族的定义及划分,一般依据唐人柳芳之说:“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亦即江南士族主要以“侨姓”王、谢、袁、萧和“吴姓”朱、张、顾、陆八大姓为代表。
 
 
谢氏、朱氏早在梁末就已彻底衰亡,梁以后其人物不见于史载。顾氏、张氏由梁或陈入隋,依然世代官宦,直到中宗、德宗时期才相继衰亡下去。而萧氏、王氏、袁氏则由南北朝入隋唐,冠冕蝉联,与唐相终。尤其是萧氏,一门十相、三人为驸马,堪称唐士族之冠。吴郡陆氏丹徒支由南朝入隋唐亦冠冕不绝,而太尉支和侍郎支在一、两个世纪内后嗣无闻,门第衰微,直到武后朝大开科举选官之门,陆氏子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凭靠科举考试踏入仕途,累代显宦,终于使家族复兴,势力和门望之盛甚至超过了魏晋南朝时期。
 
事实上,江南八大士族只有少数在梁末衰亡,大多数则由南北朝入隋唐,冠冕蝉联,且家学礼法传承不衰。江南士族在唐政权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虽不及山东士族和关陇士族,但仍拥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尤其在高祖、武后、德宗三朝,江南士族出身的宰相受到信重,发挥了较大的政治作用。江南士族在唐代虽然整体政治、经济势力比六朝时衰落,但仍维持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到晚唐时期,江南八大士族子弟已失去门荫世袭做官的特权,转而通过进士科考试,维持着世代官宦的士族地位与唐相终。
 
在扬州,以陆玉成、上官仪为首的这个士人圈子影响很大,其中不少人是官宦子弟或出身世家大族。陆玉成已决心要在这个时代干一番大事业,所以也投入了不少精力于其中,希望能使他们之中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将来可以成为自己政治上的班底。而顾潜与张右文是最近才加入他们这个圈子的,俩人钦佩于陆玉成的为人和学识,均倾心与他交结。
 
“陆博士,我们江南人士在朝廷上寥寥无几,根基很浅,仕宦之途艰难啊!走科举之途行得通吗?”顾潜问道。
 
陆玉成沉吟了片刻,然后严肃地回答道:“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结构,江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在全国的经济中不可小觑,而且将来的经济地位会越来越重要,朝廷也会越来越重视我们江南的士人,所以走科举这条路是很有前途的,何况江南历来文风鼎盛,走科举之路是我们的优势。”
 
张右文则感叹地说:“陆博士学问淹通,如果参加科举还不是手到擒来!以后还请陆博士多多指教!”
 
陆玉成笑道:“过奖了!我们可以把那些打算参加科举的朋友们召集在一起,定期在某家切磋交流学问如何?”
 
俩人闻之皆大喜,忙起身对陆玉成长揖称谢。
 
 
翌日下午,陆玉成一行包乘的船只经行江南运河到达吴县。
 
武德四年,唐平定江南地。唐废郡设州,改吴郡为苏州,吴县隶苏州。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道(道为监察区),苏州属江南道。
 
上岸后,陆玉成与顾潜、张右文一一分手,并约好日子互访。
 
吴县也是苏州府治。众人从阊门进入城区,城内人烟稠密,河网密布,其繁庶景象令陆玉成印像深刻。
 
不久,他们来到了陆氏宗族聚住区。陆达明的兄长陆达方热情地迎接他们,把他们安排在一个挺宽敞的宅院里。
 
陆达明只有两兄弟,兄长陆达方娶妻朱氏,有两个儿子,叫陆贤和陆誉。分别为十五岁和十三岁。
 
这个时候虽也有累世同居共产、同爨合食的大家庭,但很少见,一般家庭成员成婚后大都分出另立门户。
 
他们刚安顿下,陆达明夫妇和陆玉成就随陆达方来到家庙拜祭祖先。所谓家庙,就是士大夫之家,辟房一间,供奉直系祖先的塑像,四时祭祀。
 
陆达方沒入仕,而是在家务农,手下有十几位佃客供其驱使。由于吴县乃鱼米之乡,家境也还丰实,两个儿子都在族学读书。
 
笫二天上午,陆达方告之陆氏宗主要约见陆达明和陆玉成,他俩赶紧跟陆达方去拜见陆氏宗主。陆氏宗主就是陆氏族长,是陆氏嫡支,叫陆真信,是陆达明和陆达方的堂兄。
 
在陆氏宗族聚居的中心地域,有一处高门大屋组成的宏伟院落,他们进去后,经过层层中门,在华丽宽敞的中堂见到了陆氏宗主陆真信。
 
陆真信五十多岁,神情端庄文雅。双方叙过礼后,分别坐下。陆真信首先问了他俩的情况,对父子俩能在扬州创出诺大的名号表示赞赏,尤其对陆玉成年纪轻轻就文名远播,并位列八品下的官身,深表欣慰,连称陆氏有望,对家族复兴更为乐观了。
 
接着又谈到陆氏在官场上的情况,谈到了陆德明和陆柬之。
 
陆德明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人。经学家,训诂学家。唐初,秦王李世民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撰有《经典释文》30卷,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陆柬之也为吴县人,虞世南的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以书专家,少学舅氏,而虞世南学于永禅师,皆有礼法。陆柬之的书法与欧阳询、诸遂良齐名。
 
不过,陆真信又黯然叹道,与魏晋南北朝相比,陆氏宗族在朝堂的地位是大大不如了。而且江东士族还受到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排挤和打压,宗室子弟仕途艰难。
 
陆玉成道:“由于诸种原因,加之九品中正制的废除,江东士族靠门第挤身仕途已不可能了。只能靠科举和军功入世,现在科举制逐步完善,而北方这些年来与外族战事频繁,此际未尝不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陆真信听罢,低头沉吟起来。其实陆氏宗族历来重视文武双修,当年陆逊、陆抗、陆机、陆云都曾领兵打仗,陆玉成的话让陆真信心里一动,不由重视起来。
 
陆真信微笑着问陆玉成:“玉成年纪轻轻就已是正八品的医学博士了,不知将来有何打算?”
 
陆玉成心下躇踌,看了一眼父亲,陆达明赶紧接下说:“玉成每天下午仍继续在学堂读书学习经义,争取将来有更大的作为。”
 
陆真信频频点头道:“玉成如今文名誉满江左,假以时日,入朝为相也未必不可能,必能光大吾陆氏宗族。”
 
陆玉成谦虚了几句,接着说道:“吴地经济发达,陆氏宗族文风鼎盛,除了入仕一途,在经济和文教方面也可大有作为。”
 
陆真信沉吟片刻道:“是啊!这几天有时间咱们好好合计合计。”
 
翌日是寒食节,寒食节在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或第一百零六天,届时全国禁止举火,只能冷食事先做好的饭菜,故名寒食。
 
唐代寒食日有严格的禁火令,违者受罚。寒食过后,宫内小儿便在殿前钻榆柳木取火,先得火者赏绢三匹、碗一口,然后派人将新火传送给各大臣,以示皇恩。寒食日的传统食品有麦芽糖(饧)伴大麦粥、杏仁酪、枣面饼(之推蒸饼)、鸡蛋,讲究的人家还在鸡蛋上刻绘图画。
 
寒食、清明期间,唐长安盛行打秋千、打球和拔河等体育活动。打秋千据说是为了预防寒食日冷餐伤身。这是春日最受妇女们欢迎的活动。秋千本名“千秋”,原取“千秋万岁”,祝人长寿的意思,
 
打球有两种,一是步打,即蹴鞠;另一是马球,又名波罗球。马球曾经为唐代最盛行的运动项目之一。寒食节皇帝往往专门赐给臣子们贴彩之球,以供戏乐。
 
陆达方的小儿子陆誉清秀文静,对诗书一道颇为热衷,学业很不错。但大儿子陆贤却生得虎臂熊腰,爱舞枪弄捧,平素横行乡里,颇让陆达方头痛。
 
清晨一大早,陆玉成就在院子里练起了形意拳。陆贤一见之下,好胜心顿起。于是提出要与堂弟切搓一番,哪知沒几个回合,就被陆玉成撂翻在地,如是者三,才知对方武功比自己高得多。
 
他倒也不气馁,而是缠起了陆玉成要跟他学武功。陆玉成倒也觉得这位堂兄很合自已的脾性,也乐意指点他一二。
 
陆玉成首先教他形意拳三体式站桩:形意拳三体式桩功,是根据形意拳拳理、拳法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特定的一个最基本桩功,它是形意拳的基础,可称形意拳的母拳。形意拳中的一切拳法虽变法万端,却都起于三体式。所以,在学习形意拳之前,首先要站好三体式桩功。
 
坚持锻炼三体式桩功,内可使意念集中,气沉丹田,舒筋理气,上松下实,增强耐久力和控制力;外可使头部、躯干、四肢协调一致,浑然一体,达到内外合一,内外充实,桩实根同,六合劲整之效果;并可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桩功的优点是重心稳定,暴露面小,进退敏捷,变化灵活,一动即至,易于防守,更好地发挥技击和养生的双重作用。
 
其间,陆贤向他谈及自已想从军的打算,唐人尚武,马上取功名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他央求陆玉成想法把他弄到军队里去,陆玉成答曰要看他父亲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