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挽歌离歌 > 第一卷 > 第一章1

第一章1


更新日期:2013-03-31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大荔县地处陕西关中,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公二十六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时改为左冯翊,晋武帝时更名为大荔县。以后地名变为频繁,西魏改为同州,唐天宝初年曰冯翊郡,乾元三年复同州。元朝以后改县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升同州为府,后又置为大荔县。据《大荔县志》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筑城。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这里东临黄河,据有薄关要冲,地处守卫西京的险要位置,汉后各代都视其为重镇。

      那还是民国时期,大荔县以盛产棉花而出名。在这些棉农里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因为棉花种植面积比较大,主人经营得到,加上那些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棉花的销路年年见好,几回买卖下来,王家已经自个兴办了棉花纺织场,男主人王文鼎也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摇身变身成了一个小小的实业家。女主人姓蔡,本是一个佃户家的穷丫头,因为嫁得好,也在一夜间脱去了村妇的行头,转而做了王家的阔太太。

    后来因为外来资本的入侵,大量物美价廉的洋衣洋布潮水般地涌进中国市场,中国内地的轻工业大受排挤。加上民国政府的腐败,贪官墨吏附加于小工商业主数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才短短五六年的风光过后,王家又从资本家的行列里退身出来,再次当了布衣农民。王老板家道中落的时候王家大小姐王为暧已经十九岁多了。

    可毕竟有过白银洋票的沉淀,歇业破产的王家在大荔县里外还是颇有点名头的,当时登门提亲的人几乎都能把王家的门槛给踏平了。可是王文鼎却一个也看不上眼,尽管其中不乏豪门大户,官绅地主。

    后来王文鼎却亲自跨过洛河,在河对岸的蒲城县里给女儿相了一门亲事。女婿姓苏,家境倒是一般,父亲早亡,一直跟随其母亲生活。说起这蒲城县,自古就是个辈出将相的地界,金代享誉盛名的文学家党怀英、晚清时以死进谏的一代名相王鼎、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军杨虎城等等都生于此地。当然,王文鼎看重的就是蒲城人苏辰星是个名副其实的正儿八经的文人。经人打听,县城内外但凡有红白喜事,都仰仗这位年轻后生题字作文,苏辰星一手好文采的名气还是很响的,如今还在蒲城县的学堂里给人当着先生。蒲城人历来重视诗书教化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当时的县城里教书先生一直是个人人欣羡的身份。

    其实王文鼎的父亲本来也想着能叫他的儿子考个功名,中个状元,以此光耀祖先,显赫寒门。可因为家境贫寒的原因,总垫付不起念书学堂的费用后来只能作罢。父亲百年之后,王文鼎一直想找个机会弥补一下父亲的夙愿,可无奈膝下无子,生的女儿虽然聪慧机敏,才学过人,但总充不了男人家的功用,便一直因此而耿耿于怀。于是就一根筋的想找个文人或秀才当女婿,了却一下老先人的遗愿。再加上当时文化风气的影响,王文鼎始终觉得肚子里有真墨水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说起这王家大小姐王为暧也多少算是个才女,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宅门里的名媛闺秀,但至少叫人一看都知道是个知书识礼、极懂规矩的女子。王为暧幼时泛读过一些孔孟之书,外加上父亲的全力支持,还上过几年的西学,出口成章的学问和俗中带雅的谈吐在寻常百姓家那可是相当不得了的。家中开棉织厂的时候,王为暧还跟着一位南方的女工学了点刺绣之类的针线技艺,当时王为暧绣出来的那一手好活儿,在大荔县也是远近闻名,乡人争相抢购的。

    那年初五刚过,王文鼎亲自邀请苏辰星来到王家的里屋,先是将这位气质儒雅的年轻人仔细地端详了一番,嘴里咂着陶瓷茶杯迟迟不言语。随后刻意咳嗽了一声,扭捏而忐忑的王为暧蹑手蹑脚地掀开门帘的一角,偷偷瞥了一眼穿着黑色中山装的苏辰星,脸上频频泛起的红晕很久也没有消减下去,躲在她身后的王老妇人看在眼里,喜在了眉头,晚上和丈夫一阵嘀咕,就把好事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