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逃宴
一
秦王嬴政承六代先人的功业,摧枯拉朽般在短短的几年先后灭掉强弱不等六个诸侯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大帝国,这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未有之伟业,嬴政为自己取得的成就相当自满,同时他认为他自己功德巍巍人莫能名,足可德配三皇功盖五帝,如此丰功伟绩,还称王岂不委屈,于是发明了皇帝作为帝国元首的称谓,此后该称谓一直沿用至千年之久。
然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皇嬴政大帝,在统一天下以后,心生傲志,拥有绝对的权利之后,个人的欲望毫无节制,于是好大喜功的嬴政开始大兴土木,修长城盖陵寝,筑宫殿铺直道,多个浩大工程同时破土开工了,这是还没有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百姓无论如何都负担不起的,简直没有一丝的喘息之机。但是秦人尚武的传统就决定了迷信暴力是他们的遗传基因,为此嬴政固执的认为他活着的时候威风八面,谁敢有怨言,即使他死了也照样八面威风,谁敢有异议,以为严刑峻法就能永远的维持他的威风八面兼八面威风。
但是始皇帝的威风改变不了自然的法则,当他还在做着长生不老的美梦的时候,等待方士徐福从海岛上帮他取回不死药的时候,在大巡游的途中死去,尸体腐烂变臭,始皇幼子胡亥在李斯和赵高的帮助之下密谋夺取了皇位,成为二世皇帝,秦二世登基之后延续暴政,认为大秦帝国已经一统天下了,拥有广阔的土地,有虎狼之师的军队,有严刑峻法,一切看来都是铁打的江山,因此视老百姓如猪狗,不停的兴土木工程也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暴政下的百姓,多是对秦怀着刻骨仇恨的六国遗民,不堪重负随时寻求反抗的机会,就在秦宫内斗加剧的时候,阴谋专家赵高的努力瓦解下,终于等来了机会,尽然是由一次小小的民变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这个貌似强大的帝国瞬间土崩瓦解,大秦帝国马上完蛋!
大秦帝国是在骷髅塔上建立起来的,被征服者对秦都怀着刻骨仇恨,统一后继续暴虐更加剧了人们对帝国的仇恨,所以没有一个被征服的人认为他们是大秦国的子民,都认为他们是亡国的奴隶,亡国奴对敌国无时无刻不在诅咒,暴政的实施更是让仇恨有增无减,天下大乱是民心所向,强大的帝国却脆弱的经不起一次小小的民变,稍微的风吹草动就引爆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暴动。
自陈涉在大泽乡首义以来,大秦帝国被灭亡的命运无可挽回,天下大乱的局面不可收拾,被灭亡的六国遗民纷纷起来报仇复国,反秦的力量不断壮大,其中秦楚两国在曾经的争雄的过程中结下了很深的怨仇,楚王被秦人玩弄于股掌,惨死于秦地,楚人无不引为奇耻大辱,报仇复国的念头深深埋在心底,一旦机会来了就会率先发难。而项氏家族世代为楚将,楚将项燕更是战死在抗秦的战场上,因此国仇家恨项氏子孙项梁项羽成为反秦的最坚定的一支力量,尤其项燕的孙子项羽在反秦的斗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巨鹿一战消灭掉秦军主力,剩下的事情就是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函谷关,轻而易举的拿下咸阳,秦国就彻底的宣告灭亡。
二
当项羽志得意满,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到函谷关的时候,遇到了阻挡,没有想到尽然守有重兵,原来是友军沛公刘邦的军队在他与秦国最精锐的章邯军作战的时候,趁秦国大军调离,咸阳空虚,函谷无可守之兵的时候突袭成功了,先他一步入关。本来反秦同盟盟主楚怀王与各诸侯有约,哪股反秦力量首先打进关中就当关中王。项羽极度自负,认为自己一定是先进关中的,但当他率领诸侯打到函谷关,发现沛公刘邦已经拿下秦国首都咸阳,成为灭秦的第一功臣,这分明就是捡现成的便宜,抢夺胜利的果实,这让年轻气盛的项羽无法容忍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大发雷霆,携巨鹿胜利之威更加的底气十足,决定攻击沛公刘邦。
此时项羽驻军戏水西岸,沛公刘邦驻军霸上,双方还没有会见的时候,刘邦内部出现叛徒——沛公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打小报告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任命秦的亡国之君子婴为丞相,所得到秦的很多珍宝据为己有了。”项羽更是怒不可谒,刘邦不仅老实不客气的抢夺他血战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而且还要任命秦的亡国之君当丞相,他的祖父叔父都死于秦人之手,项氏与秦有着切齿的仇恨,他恨不能即刻杀秦王以报仇泄愤,盛怒之下的项羽下令动员犒赏三军要在明天早上向沛公刘邦的驻军发起攻击。
这时候刘项的力量悬殊,项羽有可战军队四十万,四十万士气高扬的得胜之师,刘邦的区区十万之众岂是对手,项军驻扎在新丰鸿门待命,只要项羽的下令,毫无悬念,刘邦必败无疑。
项羽的头号智囊范增也乘机劝项羽说:“刘邦一向是个贪财好色之徒,但是进入关中以后却一反常态,既没有霸占一个良家妇女,也没有索取财物,看来他的志向不限于是金钱和美女,野心可谓不小啊!另外我派人观察他的云气,呈龙虎气象,五彩斑斓,这是非常吉祥的,是要成为天子的征兆,所以趁早除掉这个心头大患,以免以后来跟我们争天下,现在正是灭掉刘邦的天赐良机。”这更加坚定了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心。
楚国历来信任宗族和重用家族内部成员,项氏世代楚将,到此时项羽延续着这样的传统,他最信任的人还是他家族内部的成员,他的堂叔项伯现为左伊,做出攻击刘邦的决定他自然是第一个知道。他想到张良还在刘邦的军中,他与张良有过命的交情,他清楚刘项两军力量的悬殊,一旦开战,毫无疑问刘邦必败,到时候玉石俱焚,张良势必跟着陪葬,他不忍心自己的朋友白白的送死。于是义气为重的项伯连夜潜入刘邦的军营,与张良秘密的会见,劝张良迅速离开,不要为刘邦陪葬。张良得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他拒绝了朋友的好意,他说:“我受韩王派遣来辅佐沛公,沛公现在有难我岂能就这样一走了之,我必须去报告沛公!”
张良进入刘邦的军帐,将项伯所说的情况如实的报告了刘邦,刘邦坐享胜利果实很是高兴了一阵子,轻而易举的拿下了秦都咸阳,占据关中,函谷关易守难攻,秦人据险而守,因此成就霸业,一统天下,实在是帝王之资,于是野心开始了膨胀了,但是还没等他称王,项羽四十万大军即将来兴师问罪,自己区区的十万人马还不够项羽大军垫牙缝。现在共同的敌人已经被消灭了,昔日的友军将要变成了主要的对手,这意味着一场决定由谁来主宰这个天下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但是现在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一战即可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了,所以当他得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好问计与张良。
张良:谁建议主公派兵把守函谷关的?
刘邦:我一时糊涂,听信了一个见识短浅的书呆子的话。
张良:那您觉得以我们现在的势力能与项羽一战吗?
刘邦沉默了一会:打不过啊,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张良说:现在我就去告诉项伯,说这完全是误会,您根本就没有背叛项羽的意思。
刘邦:您与项伯交情如何?
张良:在先秦时,项伯杀了人,是我救了他。
刘邦:你与项伯谁年长?
张良:项伯年长。
刘邦:请你替我请项伯来,我要与他结拜为兄弟!
于是张良请项伯来,刘邦殷勤的奉承项伯,举杯为项伯祝寿,完全放下了身段,对项伯恭恭敬敬,这是流氓出身的刘邦从来没过的。平时刘邦不改他当流氓时候的脾性,痞气十足,句句不离粗鲁的脏字,张口老子闭口竖子,但是今天他却变得温良恭俭让,立刻就跟项伯套上了近乎,本来项伯跟刘邦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甚至还存有几分敌意,但是经过一番忽悠,很快项伯就觉得刘邦是个谦恭实诚的君子,一下觉得刘邦变得不再陌生,对他的敌意全消,似乎刘邦是他的老熟人,连刘邦提出跟他结为儿女亲家他也同意了。同时刘邦一再解释说:“我自入关以来,没有一点私心,对秦国的财宝没有要据为己有的意思,一切财物我都派人清点封存于库中,日夜恭候项羽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您想现在正值天下大乱,派兵把守是为了防止盗贼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劳您向项羽将军转达我的忠城,说我刘邦绝不敢背叛项将军!“项伯很高兴,自然很痛快的答应了,并给他的“亲家”出主意说:“你最好明天一早来军中认了错。”刘邦自然恭敬的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且恭送他出账。
三
第二天一早刘邦果然带着百余名随从来会见项羽。刘邦的长处除了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主要还是能曲能伸,崇尚厚黑之道,他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江湖了,一切棱角早已磨平,而项羽恰好相反,少年得志,勇冠三军,百战百胜,巨鹿一战更是闻名诸侯,奠定了他义军领袖的地位,本来就年轻气盛,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更加让他目空一切,听不进去任何不同的意见,在反抗暴秦的战争中,他是最出彩的一个,出力最多,牺牲最大,不想最后本来属于自己的灭秦首功尽然让刘邦捡了便宜,威震天下的项羽岂能吃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大亏,怀王的约定分明就是想要刘邦来制衡自己,这个他项家立的怀王尽然玩这样的花样,也是从这里开始埋下了杀怀王的种子,当然现在他主要对抢走他胜利果实刘邦愤怒不已。
刘邦没有想到抢先进入关中,灭了秦朝,尽会这样的刺激项羽,所以现在他只能装孙子到底,对项伯尚且肯放下身段,见到项羽更是谦恭之至,不仅不敢居功,完全以项羽的下属自居,一再的解释他抢先进入关中的良苦用心,不断的澄清项羽对他的误解,他说:“臣与将军同心协力,与秦军作战,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臣在黄河以南协助将军成功。没想到臣借助将军的虎威先进了关中,今天能得以在这里拜见将军。使得将军产生误会,一定是有小人挑拨离间,让臣与将军产生矛盾。”
在项羽刚听到刘邦先入关的消息时还怒气冲天,甚至已经做出了消灭刘邦的决定,可是现在被刘邦一番委屈万状的陈情,对自己无比忠诚的拜服,这一切表现都让他很满意,原来满腔的怒火早已熄灭,认定自己的确是误会了刘邦,甚至深感对不起刘邦,所以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来告诉我说你有野心,要不项籍怎么会如此的疑心你呢?”
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似乎化险为夷,表面上似乎已经风平浪静了,双方似乎真的化干戈为玉帛了,但是就在项羽设宴款待刘邦的宴席上却暗藏杀机,刘邦几乎性命不保,因为项羽肯放过他,项羽的手下还有明白人,宴席上第一个想要杀刘邦的人就是范增。宴席上,项羽项伯作为主人,面东而坐,亚父范增面南而坐,刘邦面北而坐,张良面西陪侍。
范增虽然年过七十,但是老谋深算,是项羽倚重的头号谋士,以他对刘邦的了解,知道此人不是等闲之辈,哪里会那么容易就屈服于项氏,他发现刘邦表面上的伏低做小,低首下心,似乎很服气的样子,但是只能说明刘邦确是一只老狐狸,趁其羽翼未丰满的时候下手,早日除掉这个对手,在席间,范增多次举起所佩戴的玉诀示意项羽应该当机立断杀了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范增起身找到项庄,说:“大王心慈手软了,不杀刘邦。你进去借祝酒为名,并请求舞剑,乘机将刘邦杀了,否则你们都会成为他的阶下囚。”
项庄听从了范增的吩咐,来到席前请示项羽说:“难得沛公与大王相聚饮酒,在下愿舞剑以助兴。”项羽很高心的同意了。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看出了项庄的意图,项伯也跟项羽一样,深信刘邦的是个忠厚的长者,况且他们算是亲家了,虽然这个亲家还是八字没有一撇,口头上的约定如何算数,但是项伯却胳膊肘猛外拐,极力回护他的这个“亲家”,站起来也拔剑跟项庄对舞,实则挡住项庄不让杀刘邦。张良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刘邦危在旦夕,命悬一线,到军门外,找到刘邦手下最勇猛的大将樊哙说:“情况万分紧急啊,项庄借舞剑之名要杀沛公啊!”
樊哙也是吃了一惊,慷慨激昂的说:“我要与沛公同生共死!”马上提剑持盾闯进来,守门的士兵想要阻拦,被樊哙打倒在地。樊哙进入军帐中,怒视项羽。项羽按剑而起,喝道:“来者何人?”张良急忙回答说:“这是沛公的车夫。叫做樊哙”
项羽方才释然,并且赞道:“真是壮士,赐酒!”樊哙拜谢,将所赐的酒一饮而尽。项羽又赐给了他一只生猪腿。樊哙将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匕首切着吃。项羽问:“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怕,还怕饮酒?秦的暴政如狼似虎,杀人如麻,刑法严峻,使得天下人起而诛暴秦。怀王与诸侯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封为关中王,现在沛公完全做到了这点,但是沛公毫无私心,封闭府库,将军队退驻在霸上,专等将军的大驾。之所以派军防守,是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沛公如此劳苦功高,不仅得不到封侯的奖赏,而大王却听信谗言,打算诛杀有功之臣,这样的做法正是在步秦的后尘,臣认为大王是不会这样做的!”
樊哙似乎是一介莽夫,大胆闯军帐,当面指责项羽,但是项羽却没有生气,反倒无话可答,只是说:“请坐。”咋听樊哙的话句句指责项羽,为刘邦抱不平,但是仔细一听却始终是站在项羽那边说话,一直把刘邦放在项羽从属的地位上,说的似乎刘邦是项羽的手下,批评项羽冤枉了自己立了大功的部属,项羽尽管被人劈头盖脸这么一顿批评,但是感觉不过是自己另外一个敢言部属的诤谏而已,不怒反而虚心接受,自我感觉有胸怀,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
刘邦早被项庄舞剑这一幕吓的魂飞天外,在宴席上是如坐针毡,尽管有项伯的极力保护和樊哙勇闯军帐,但是在别人的地盘上,范增下定决心要干掉他,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在这命悬人手危机关头,早一刻开溜就多一份安全,于是他借上厕所为由逃宴,顺便叫上忠诚的大将樊哙。刘邦出去许久不回项羽派都尉陈平来召刘邦。刘邦说:“我们要不要向项羽告辞了?”樊哙说:“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现在我们是案板上的鱼,人家是刀,还告什么辞啊!”于是刘邦快马加鞭直奔自己的大营,只留下张良向项羽辞别。
鸿门离霸上有四十里地,为了尽快脱险,刘邦舍弃车,骑马逃离,樊哙、夏侯婴、纪信等持盾紧随其后护卫。他们从骊山下来,经过芷阳,抄小路而行,刘邦并一再嘱咐张良说:“你估计我到军中了,再去代我辞别项羽!”
张良估计刘邦一行到了军中,才去向项羽辞谢。他说:“沛公不胜酒力,不能面辞,特委派在下奉上白璧一双进献与大王,玉斗一对进献给亚父。”项羽是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但是对政治的敏感度却比较低,方才宴席上的杀机四伏的那一幕他似乎毫无知觉,只是奇怪刘邦为什么会不辞而别。张良说:“沛公知道大王责怪他的过失,独自回去了,现在已经到了军中了。”项羽听后没有再说什么,接受了玉璧。范增却可惜错过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气得将玉斗扔到地上,拔出佩剑砍得粉碎,让刘邦跑了可是放虎归山,他气愤而无奈的说:“唉,无知小子,以后跟项王抢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做他的阶下囚啦!”
刘邦回到军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了项羽向他提到的叛徒曹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