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乘武学讲究的是以巧降力,剑术尤其注重轻灵翔动,是以李思南虽然有点吃惊于淳于周的功力惊人,却也并不畏惧,心想他的大钟挡得正面,我就给他来个侧袭。一剑刺出,剑尖下垂,指向淳于周腿弯的“风市穴”,孟明霞也是同一心思,立即与李思南配合,闪电出招,一剑刺向他胁下的“愈气穴”。
哪知淳于周竟是举重若轻,身手矫捷之极。只见他手托铜钟,脚跟一个盘旋,“呜呼”两声,两翼袭来的两柄长剑,都给铜钟荡开!李思南还不觉得怎么,孟明霞却是虎口一麻,长剑险些掌握不牢。
说时迟,那时快,淳于周的铜钟已是向李思南推来,李思南一飘一闪,施展轻灵迅捷的剑术,剑尖上只用了两三分力道,避免以力碰力,刚则易折。
淳于周身子滴溜溜一转,只听叮叮铛铛之声不绝于耳,宛如奏乐。李、孟二人意欲乘暇抵隙,攻他空门,不料仍然都是刺在铜钟之上。幸弓他们力道没有用足。那铜钟的反震之力还可以经受得起。群雄暗暗吃惊,俱是想道:“如此打法,淳于周岂非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李、孟二人见刺他不着,剑招立变,每一招都是虚虚实实,意在剑先,不碰他的铜钟,只是留心寻觅他的破绽。淳于周虽能举重若轻,但铜钟毕竟是笨重之物,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得一似刀剑的灵活。
是以淳于周用百多斤重的铜钟作兵器,防御有余,攻击却是不足。李、孟二人不碰他的铜钟,气力损耗不大。但倘若他梢有破绽,李、孟二人的虚招立即就可变作实招,乘暇抵隙,攻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打法的确是别开生面,激斗中淳于周欺负孟明霞力弱,铜钟向她推去。哪知孟明霞气力虽弱,轻功却是甚为精妙。
只听得“呼”的一声,孟明霞的纤足一点铜钟的上方,身形已是翩如飞鸟般地从淳于周头顶越过。铜钟的力道在于正面,急切之间,决不能把力道立即转移方向推向上方,是以孟明霞这招看来惊险,其实却是履险如夷。
孟明霞飞过淳于周头顶,脚未沾地,剑尖己是刺到了背心的“大椎穴”,淳于周的铜钟挡开了李思南前面刺来的剑招,反手一拿,使出空手入白刃的功夫强夺孟明霞的长剑。背后竟似长着眼睛一样,擒拿手法使得凌厉非常,孟明霞一剑刺空,立即闪开,又施侧击。
淳于周的摘拿手法虽然不同凡响,但双手分开,单臂托着铜钟,力道自是大减。李、孟二人前后夹攻,登时扭转了劣势,十数招一过,淳于周应付不暇,好几次险些给李思南刺中。
淳于周暗暗叫了一声:“不好!”心里想道:“他们用绕身游斗的法子,我的铜钟笨重,却是发挥不了威力,久战下去,只怕难免有一两个破绽,给他们乘虚而进。”
心念一转,战术立改。李思南正自使用虚虚实实的剑法,从正面向他作试探性的进攻,淳于周忽地大喝一声,突然把铜钟掷出,钟口朝地,向李思南当头罩下。
李思南大吃一惊,幸亏他跳跃得快,在间不容发之际一闪闪开。孟明霞一剑刺到淳于周背后,淳于周跳上两步,把那铜钟一推,铜钟未曾落地,给他推动,转移了方向,又向孟明霞飞来。
孟明霞使出超妙轻功,跃起一丈多高,恰恰从钟顶掠过,但剑尖却已给铜钟擦了一下,震得她虎口流血,落地之时,脚尖几乎站立不稳。
说时迟,那时快,淳于周一拳打出,击在铜钟之上,铜钟又向李思南飞来。李思南倒纵避开,淳于周飞快地赶上去,在铜钟上轻轻地一推一拨,力道移转,铜钟第二次向孟明霞压下。
孟明霞刚刚站稳,喘息未定,铜钟飞到,只好逃避。但她气力不加,这一跃未能及远,耳听得呼呼风响,那股大力似乎就要撞到她的背,孟明霞心里一凉,只道性命难保。忽觉身子一轻,原来是李思南飞身掠来,轻轻将她一带,两人使出“比翼双飞”的轻功,逃出了铜钟追击的范围之外。
李、孟二人,从生到死,从死到生走了一个循环。在这瞬间,惊呼之声与喝彩之声交作,人人都是看得惊心动魄。刚刚在为李、孟二人担忧而惊呼,跟着又为他们这招绝妙的轻功而喝彩。
在惊呼与喝彩声中,李思南隐隐听得一声尖锐的惊叫,是一个女子的声音,听来竟似颇为熟悉。李思南心房跳了一跳,但在这性命俄顷之间,却也无暇去思索这是谁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