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静卧哲学的天空

时间:2023-03-1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清风旷野同行 点击:

  不知这样的梦是不是我独有。

  梦中的我,一直重叠在忙碌与疲惫当中,生活的镜头不断变幻,每件事都不一样,刚做完一件,又接上另一件,它们连接得那样完美,几乎没有一丝有缝隙,最后因饥饿在寻找一家面条店中醒来。

静卧哲学的天空

  梦的进程醒了还不能终止。

  睁开眼,意识逐渐清醒,正是凌晨,四周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心里非常困惑,现实并非没有章法,不知梦里为何如此凌乱不堪。面对黑的夜,脑中忽有一道流光闪过,有没有一种可能,让内心无所牵挂,清静无梦,一夜到天明?

  这让我充满好奇与渴望,一个被世俗和人际缠绕如我的人,能放下纷扰,保持一颗平静安宁之心吗?

  想来,也许是白昼无休止的尘劳,使一个人的内心摇荡不息,神不宁居不正,梦境才翩翩而至吧。

  起身,静坐。在黑夜中顺着这个思路往前走,就恍惚看见自己那颗被世相熏染的心。它那样纷乱,一刻不曾停歇,在世事波光里四处追逐,在名利得失中无常沉浮,在四季更迭的烦恼中执着,翻过白昼又穿越夜晚,茫然又毫无轨迹地飞翔。

  那里有着灿若星空的景象,它们看似毫不关联,却又在某个时点汇合交融,每一个场景都那样清晰而真实,让我的心分不清是梦还是生活,它们没有了界限。

  可是,我站在心之外,黑夜里什么都没有,我亦未做什么,只有空空的时光,为何它却不停地变换场景?

  许久,仿佛听到有一个声音在说,这飘来飘去的变幻不定,恐怕是纷繁的世相在心上的投影吧。

  我不知道该如何止息它们,只有在醒来时把心重新收回,放入体中。忽然一句佛教名言凭空而现:相由心生,心随境转。原来,内心不宁,梦境所生的根源,不过是心随境转所致。

  这让我瞬间有了一种证得佛果的感觉。

  梦之境,尘之境,无时不在,一直照在内心,无穷的光影在变化牵引,让心时刻处于不定的升腾状态。夜虽长,眼虽合,但我的心却未曾安顿,它被牵引着,疲惫前行。

  细思,这并非只是梦中的状态,回到现实,它们一样困扰着我。生活中,人的每一天都波动在不同的烦忧与情境之中,只不过这种思虑被清醒的理智抵御,暂时潜入水底,一旦尘劳暂停,理智休眠,心便让它如花在春天绽放。

  阳明先生说,心外无理。世界所有一切都因心而起,因心而存,因心而灭。

  可是如何才能让心清静不动?佛说离相,即回归自性本身,无相,无念,无住,空其身,空其心,空其性,做到不被世相牵引,内心变得干净清爽空灵起来。

  不向外求,清静自守,心必居于中正的高堂之上,不受侵扰,也必无梦来附相。

  这能做到吗?据说,泓一法师当年到杭州虎跑寺辟谷,用二十余天才从纷繁的世界逐渐回归内心的清静,他在日记中清晰记录着:昨夜安宁,一夜无梦。

  我相信,内心清静,本心自在,真的可能梦境不生。

  心随境转,不只有梦对睡眠发生影响,它又因精神活动而被传递到人的躯体各部分,渐渐深入到五脏六腑,影响着身体的机能,让它们或阻塞,或淤积,或机能不畅,或生出病痛。

  这也是梦境让人感觉神困倦乏的原因。

  于黑夜的空洞中,我尝试收起纷扰的内心,排遣脑中混乱的念想,止住奔涌的念头,熄灭生出的种种尘相,沉浸于无思无想的状态,在觉知层面逐渐远离尘相,静守内心,原本纷扰的内心开始渐渐平静下来。

  此时,月色如水,静静洒在窗外。

  心不再狂乱地起跳腾挪,脉动的频率开始下降,分明听到它舒缓而有节奏的声音。不知过了多久,感觉内心澄澈起来,深如蔚蓝,静如止水,五脏六腑也仿佛灵动愉悦起来。在平静无思中,肉体灵魂内心一切各归其位,经络顺和,气脉贯通,有一种未曾有过的满足和喜悦感。

  佛说,清静的自性每个人天生具有,无需向外寻求。止息内心可以让人获得平静,平静之中能使心安,心安无为,又能达到入定与开悟的境界,全身进入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哲学的情境,不仅能收心,还能养心。

  睁开眼,头脑不再昏昏,内心呈现出通透和澄明的状态。

  着枕即眠,醒来时已朝霞满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