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使命不凡的南行漫记

时间:2023-03-2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谢陈 点击:

  6月23日上午,唯一一位非大学教师、非音乐专业的民族音乐爱好者、中学美术老师的我,与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吕勇、广西艺术学院教师何程远、深圳大学金钟音乐学院教师唐振华,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讨大会”第三场论文交流中发言。我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器乐曲“栀子花开了”的创新启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樊祖康、北京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显舟等嘉宾及与会代表聆听了发言。

  论文《民族器乐曲“栀子花开了”的创新启示》,是由我发表在中国散文网上的散文随笔《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的成功探索》一文改编而来。期间得到了大学同学,深圳大学音乐学院王昌逵教授的细心指导。他象指导自己的硕士研究生一样严格要求,反复修改,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论文写作知识和技巧。我的文章之所以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并推荐发言,王老师功不可没。

  发言的代表们从不同地域、不同视角阐述了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真知灼见和探索成果。通过两天三场十五位名家及教师的演讲和展示,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特别精彩的是,不少教师拿出了自己民族音乐技巧的绝活进行了展示和示范。无论是唱、弹、还是演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与会代表和嘉宾大开眼界、大饱耳福。连我这个半内行都听的如痴如醉,就更不用说参会的博士、硕士及音乐行家们的满满收获了!

  在我动身去深圳前,大学同学王昌逵就激动地在微信群中宣布:各位老同学好!我向大家汇报惊喜,我和谢陈同学双双参加研讨会,并且都在研讨会上发言,如同四十年之后我们又在一个教室上课一样共同学习。这是22日深圳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信息,全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大师、教授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云集于深大,汇集前沿民族音乐研究成果,此学习机会极为珍贵。我有幸在会上做学术专题发言"客家音乐文化的创新尝试——以原创钢琴曲《呼唤》为例"。谢陈同学在23日做专题学术发言"民族器乐曲《栀子花开了》的创新启示"(注:最早赣南师大第一年是音乐、美术都要学,第二年分专业,我与王昌逵有一年同窗学习的经历)

  2016年10月,大学同学40年首次在母校聚会后,时隔不到两年,我与老同学王昌逵教授在深圳大学《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术论坛》上见面并同台在研讨会上发言,王教授22日上午的演讲妙语连珠!钢琴演奏激情四溢、高潮迭起!

  《呼唤》是一首古朴的客家山歌音调与现代西洋乐器钢琴的一次中西文化碰撞的作品。运用江西兴国客家音乐素材创作的钢琴曲。在第一插部,慢板音乐柔情似水,浪漫而富有诗意,类似欧洲小夜曲风格的三连音钢琴伴奏,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将客家山歌中下行略带忧郁的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二插部是第二主题,是崭新的深圳意象的主题,试图表现雄伟壮阔激情涌动的深圳生活景象,突显了雄浑大气昂然的时代风尚和海纳百川的特区精神,恰似情真意切的声声呼唤。这部钢琴曲2016年初诞生以来,在全国各地演奏,经久不衰,当年由央视3套录制完成并播放。

  另有意外惊喜的是,通过王昌逵的引见,认识了才华横溢的赣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伍润华教授。下午伍院长的关于赣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演讲,且议且唱、声情并茂、声声入耳,演讲让人击节称快,大呼过瘾!我想母校音乐艺术有此等高人掌舵,可以高枕无忧、一路高歌、更加辉煌。

  此趟深圳行最让人感动的是老同学王昌逵在百忙之中对我们夫妻两关心体贴,多次吃请,把我引荐给他的朋友和同行,还安排观赏:2018东方交响乐团音乐会“华韵楚风”。看见他忙里忙外,让我们感到不好意思!他说:“就让我做好一次东道主吧!”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研讨会圆满结束后,我与老伴、还有胞妹一行3人开启了深圳、广州自由行旅程。23日下午,时隔十余年,再次冒雨游览了深圳世界之窗。被酣畅淋漓的大雨沐浴过的景致格外清爽干净。由于下雨游人显然比平时少一些,这给我们观赏拍照提供了难得的条件。我们穿行在世界各国标志性建筑与美景之间,欣赏和了解各地的历史和文化,风貌和变迁。感到无比兴奋和新鲜。

  当来到非洲区看过景致后,正遇上节目表演。他们狂放不羁的非洲舞蹈,热情奔放,动感节奏强烈,游客报以热烈鼓掌和喝彩!最精彩的部分还是欣赏大型文艺表演,集世界各民族民间舞蹈于一身的表演,激情澎湃,高潮起伏跌宕,加上多媒体3C技术营造的背景及情境美轮美奂。专业高档的演出,让游客振奋喝彩,大呼带劲过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