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桐是个社区工作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社区里有户姓武的人家特别困难,就决定上门看看。 武家住在一个老旧居民楼的三楼。宁桐敲了门,一个老头开了门,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她。宁桐自我介绍道:“您是武伯吧?我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宁桐,来看看您。”
武伯把宁桐让进门。屋子里很杂乱,武伯让她坐到一张破木椅上后,就呆呆地陪坐在一旁,不说话,也不端茶倒水。宁桐去过不少困难家庭,一般一进门就会听到各种诉苦,武伯的态度让她多少有些意外。 她看武伯一脸皱纹,满头白发,就问:“老人家退休了吧?看起来有六十了吧。” 武伯摇摇头说:“我办的是病休,今年还不到五十呢。” 宁桐吃了一惊。其实武伯的样子很苍老,看起来远远不止六十岁,没想到,武伯的回答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宁桐只得转移话题:“听说您家里有个病人,我想看看他。” 武伯站起来,打开了卧室的门。宁桐进了门,房间里光线昏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异味。她走近一看,床上躺着一个人。那人面色苍白,身材臃肿,看不清年龄。 武伯介绍说:“这是我儿子,十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成了植物人。” 宁桐在床边坐了下来,只见病人嘴角有口水,眼睛虽然张开着,可是神色空洞茫然。 武伯叹了口气说:“他会张开眼睛,可是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反应,也不认得人,包括我。十年了,一直是这个样子。” 宁桐问:“您的妻子呢?” 武伯摇了摇头说:“走了,两年前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良久,又喃喃地说了一句,“她坚持了八年,我不怪她。”说完,他转身出去倒水。 看着这个毫无生气的家,宁桐在心里感叹:十年了,武伯可真不容易啊。她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突然,病人枕头下的一样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轻轻一拉,竟然拉出一根细细的红绳。绳子有一米多长,很结实。鲜艳的红色在这个灰暗的房间里显得格外醒目。 这根红绳可以做什么呢?宁桐自幼心灵手巧,很快,就用它结成了一个心形,在病人眼前晃了晃,见他没什么反应,她又把绳子结成一只蝴蝶,变着法子想引起病人的注意。 这时,武伯进来了,见宁桐摆弄绳子,他怔了一下。宁桐边摆弄绳子边问:“武伯,这根绳子是用来做什么的?韧性很好,可以做出很多图案呢。” 武伯犹豫了一下,答道:“孩子本命年买的,想给他冲冲喜。你的手真巧!” 那天,宁桐用那根红绳结出了很多图案,病人毫无反应,倒是武伯,精神明显好了很多,话也多了,似乎放松了很多。 此后,宁桐一有空就去武家坐坐,帮武伯收拾一下房间,和他聊聊天,更多的是坐在病床前,用那根红绳结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仅仅因为红绳是这个死气沉沉的屋子里唯一有生气的东西。如果她不用红绳活跃一下气氛,只怕自己都坚持不下去。 因为用得太多,那根红绳不久就褪色了,断了。她又买来好些新红绳,还把结得好的图案挂在病床前的墙上。那些美丽的红色小挂件,给这个昏暗的房间带来了生气。 一年后,宁桐因工作调动,去了别的城市。这一年里,武伯的儿子几乎没有任何好转。仅有一次,她无意中发现病人的眼睛好像动了一下,似乎是注意到她手里的红绳了。她兴奋地叫来武伯,但无论怎么试验,病人都再无反应。 临走前,宁桐把去武家陪伴的工作交给了新来的小李。她把小李带到武家,介绍他和武伯认识,又拿出一根红绳,教会了他结几种简单的图案。小李纳闷地问:“结这个有什么用啊?” 宁桐说:“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坚持这样做,可能会引起病人的注意,让他奇迹般地苏醒。”其实,她撒了一个小小的谎。 半年后,宁桐接到了小李的电话,说他坚持不下去了,那里的气味太難闻,气氛太压抑,要不是没事就摆弄那根红绳,他觉得自己都快得抑郁症了。宁桐安慰了他几句,说:“你有没有发现病人有什么变化?我觉得病人对红绳结成的图案好像慢慢有一点反应了,我曾经亲眼见过。”其实,她内心也不敢确定,只是觉得不应该放弃武伯一家。 小李迟疑地说:“有吗?我好像没发觉呀。那我再坚持一段时间吧。” 小李又坚持了两个月,终于换了人,这次是几个女大学生志愿者。宁桐反复交代小李,一定要和新的志愿者交代清楚,要坚持在病人面前结红绳,要坚持用红绳图案装饰那面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