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蜂蜜凉粽

时间:2023-04-1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西昌 点击:

  端午的味道似乎最与粽子相关。

  这个被认为用来祭祀屈原的食物,其实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被称为"角黍",是因其形似牛角,并替牛牲祭天而名。西晋周处在《风土记》中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这些内容被视为夏啖蜜粽的最早记载。此后,从民间或文献记载中可知,经过对屈原祭奠的情感强化,到唐宋时期,端午食粽已经成为大江南北的普遍习俗了。

蜂蜜凉粽

  在悠长的历史时空中,饮食的地域性差异,使得粽子的形式和味料更加多样。据宋代《岁时杂记》称:"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又名九子粽)".由此可见,粽子的基本形式在千年之前已趋定型。不仅如此,包粽的馅料也更是丰富多样,譬如今日,北京人喜以红枣、豆沙、甚至果脯做馅儿,陕西人则多以红枣或白米为之,青海人别出心裁,偶将羊肉作馅儿,葡萄干自然是新疆人首选的粽馅儿原材……总体而言,南方人所制的粽馅儿种类要远远多于北方。如广东人,除了常规的素馅之外,还有蛋黄粽、鲜肉粽,以及用鸭肉丁、鸡肉丁、叉烧肉,以及冬菇、绿豆调制的什锦粽等,不胜枚举。浙江亦是粽子的王国,其馅儿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等多种,始于民国的"五芳斋"粽子,其馅种繁多,甜咸适中,声名更是全国皆知。

  关中是我国面食的核心区域,因此也可能造成了很多人"关中无米"的猜想,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关中的诸河流域都是水田广布,稻谷飘香的,因所产稻米产量不高,故多留自家吃用,其中,以糯米最受珍视,它是关中人用来制作醪糟和粽子的稀罕原料。

  关中的粽子并不丰富,多是以红枣与糯米相配,有的甚至任何辅料都不用,蜂蜜粽子即是如此。在粽属单调的陕西区域,此物可算是关中及陕南地区的特色美味了。

  春夏之交的乡下庙会,油糕、凉粉、麻花、醪糟和蜂蜜粽子,常常是传统美食的主打。端午前后,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蜂蜜粽子更是屡见不鲜,其甜腻的味道自然成为夏日里清凉的记忆所在。

  据说,蜂蜜粽子最早见于唐代韦巨源的《食谱》,是其招待中宗"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因有蜜淋环节,其时被称为"赐绯含香粽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对其有过简单描述:"庚家粽子,白莹如玉".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也曾对其作诗赞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立团".这些词句虽然简约,倒是勾画了蜂蜜粽子"晶白如玉"的诱人质感。此后,因民间仿效,蜂蜜粽子逐渐从私宴走向市井,广为人知。时至今日,街市上售卖的蜂蜜粽子,其制作仍是沿用旧法,未曾有变。

  蜂蜜粽子的做法与其他粽子无大异。糯米洗净,以温水浸泡二十四小时,其间换水四至五次,令米松软。同时,亦将采来的苇叶和粽绳浸泡八小时,再置入锅中略煮,煮好的粽叶色泽虽是差了些,但韧度增强,便于包制。包裹时,大的苇叶一张即可,小的则要两至三张,对叠成漏斗状,然后将泡好的糯米填入包裹,系上粽绳。粽子入锅后,水要以没过为宜。煮粽以大铁锅为好,开始以大火猛烧,等水沸后再以中小火温煮,约一个半小时后即可出锅。小时候,等待粽子出锅很是难熬,在家人不断安慰中,才知道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深味是对真诚劳作和等待的最好犒赏。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北方称之为江米,其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分、钙、磷、铁、淀粉及各类维生素,常食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效,是用来酿酒、制作醪糟和粽子的最佳选料。虽然用料简单,但配以春季所酿的蜂蜜,便成就了夏日里生津润体的一道美味。

  收麦前后,关中进入炎夏期,骄阳炙烤,体热心燥,这时,蜂蜜粽子就成为不错的味觉选择。关中地区,街市沿道,常见有售卖的小摊,扯过小凳来,遮阳伞下就座,就可享受这甜蜜的美味了。

  蜂蜜粽子黏度很高,剥除苇叶后,内亦无馅儿,吃时需用丝线或竹刀分割,成小片盛入碟内,便于吃用,此食的特别之处在于后一道工序,即淋洒蜂蜜、玫瑰或桂花糖浆,琥珀般的蜂蜜,顿令该食视觉清润、味觉诱引,实在是难以割舍的夏季美味。切成片状的粽体,粘上蜂蜜,入口时,爽滑甜腻的浆体裹挟着清香筋道的糯米,无论对舌头还是牙齿而言,都将是美妙的触感和味觉满足。

  西安城内蜂蜜粽子的密集区,在邻近钟鼓楼的回民坊,一年四季,这里都是美食的天堂,对此处来讲,景色或许不变,但不同的味道却见证着岁月轮回、季节更替。在西安,属于夏天的味道有很多,但蜂蜜粽子应该会是最为古老、最富地气的凉爽记忆罢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