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过年(19)

时间:2012-07-0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那多 点击:

    顺着楼梯我走上二楼,深深的楼道里很安静,只有一间办公室的门开着。我敲门进去,一位女士告诉我,杂志社的编辑们还没有上班,大约要再等半小时左右。
    二楼楼梯旁有一扇通向露台的门,露台很大,摆了一副斑驳的石桌椅,楼下的大树把露台遮了一半,我用手摸了摸石凳,有灰,看来并没有天天打扫,好在我穿牛仔裤,也不管许多,就坐将上去静静等待。
    太阳尚未完全发挥出热力,顶上的树冠遮住了阳光却没挡住吹来的凉风,四下里一片安静。在这里工作,还真是悠闲。
    楼道里渐渐有了人声,来去的脚步也频繁起来,我看看表,已过九点半了。
    问明了韦林的办公室,我走到长廊的尽头。门半掩着,我敲了敲,然后推开。
    “请问韦林在么?”一个低头看稿的三十多岁男人应声仰起了脸。
    “你好,我是晨星报记者那多,有些事想请你帮忙。”我把名片递过去,我想报出职业应该会比普通读者的身份更有利些,何况我更本就不看这本杂志的,我已经过了年纪,且从不是文学青年,虽然自己偶然也写那多手记,但那只是一种记录和备忘而已。
    “那多?”韦林站起来:“你终于出现了,找了你好久。”
    我苦笑,我想他是认错了人。
    “我是那多没错,不过,却不是给你们投稿的那个那多。”
    “啊,不好意思,”韦林略略有些尴尬:“那个姓本就很少见,所以我以为是同一个人,居然会有两个叫那多的,真是巧。”说着他替我拉了把椅子。
    “是很巧,而且,我就是为了那个那多来的。”我直接挑明了来意。
    为了不被当成神经病,我当然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很多时候我需要这样,从教训中得到的经验总是令人影响深刻。
    其实我对韦林说出的理由再正常不过。整个上海的媒体圈我还没听说过有第二个姓那的,更不用说那个不知从那里冒出来的“那多”的工作情况竟然和我如此相似,而登在〈萌芽〉上的小说里,虽然没有明说“那多”的工作单位就是晨星报,但字里行间却与晨星报有着诸多相似。这么多的疑点,我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一个认识我得人冒用了我的名字,着对我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困扰”。
    竟然会是这样。“韦林有些惊讶:”想想也真是,如果和你这么象,名字又一样,任何认识你的朋友看到这样的小说,一定会确信是你写的好在这几篇都是科幻小说,要是纪实性的对你的影响就大了。“
    “就算是科幻也很麻烦啊,象我们这样的职业,写文章追求的是事实的精确无误,要是报社领导看见这些署名‘那多’的奇奇怪怪的小说,不知会有什么想法呢,能告诉我这个‘那多’的联系方式吗,我想和他谈谈。”韦林双手一摊:“到现在我们都没和他联系上。”
    这并不是个令我特别惊讶的答案,但我相信一定可以丛韦林这里获得一些关键的信息。
    “大概在2001年的三月份,我收到了着三分来稿,当时看下来,觉得可读性非常强,就陆续用了,但来稿里没附地址,我以为是作者忘了,但六月份登了第一篇以后,以为作者会主动和杂志社联系,结果没有。第二篇登了也没来联系。后来我们在自己杂志的网站上发声明寻找作者,发第三篇的时候也附了希望作者主动和杂志社联系的编辑附语,结果到现在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三篇?你是说《萌芽》上登过三篇小说,我以为只有两篇,第三篇是什么时候登的?”我想要的信息开始出现了。
    “去年最后一期,叫《那多手记之乌蓬船》。”韦林回答。
    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为什么《萌芽》杂志登小说的顺序一定要和我收到黑本子的顺序一样?
    “啊,那一篇我看到了,我还看到一篇《那多手记之失落的一夜》,还有一篇是……”
    “是《那多手记之来自太古》,发在2001年七月份那一期上。”
    “你们这里还找得到吗,我挺想看看的。”
    “你等等。”韦林站起来向门外走去,忽然又折回来,帮我倒了杯茶。
    “真不好意思,说了这么久连茶都忘记到,那本杂志我要到库里找一找,你可能要稍等一会儿。”
    “太麻烦你了。”我向他致谢。
    大约过了一刻钟,韦林拿着一本杂志走进来,找这本两年前的旧杂志费了他点工夫,额头上已经沁出微汗。他翻到某一页,然后递给我。
    “就是这篇。”他说。
    《那多手记之来自太古》!这是一篇我从未见过的手记,第三篇手记!
    我略略翻了翻,现在看显然不是各好时机。
    “你们这里有复印机吗?”我问。
    “不用,这本就送给你了。”
    “对了, 既然这三篇手记都是同时寄到杂志社的,为什么第三篇隔了一年多才发?”
    韦林笑了:“前两篇发表以后,领导觉得这样的小说太过……”他的声音小了许多:“……觉得我们这里又不是《科幻世界》,还是要多发一些文学性强的作品,不过到了去年,杂志的办刊方针有了调整,要向通俗化市场转化,前两篇的反响又不错,所以第三篇又发出来了。”
    我理解的点点头,领导变来变去,确实让下面很难做啊,自己报社里这样的事情可太多了,今天说这个报道没有新闻点,不能大做,明天看到其他报纸做了一整版,马上要求跟着做。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