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处于最佳的外部环境中,要进入一艘无人操纵、缺少配合的飞船也并不轻松。事实上,这肯定是个危险的活儿。
沃尔特·科诺在理论上一直明白这一点;但直到列奥诺夫号驶到一个安全距离外进行观察时,他亲眼见到了不下百米长的发现号翻滚不停,这才真正深深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几年前,摩擦力令发现号转盘的自转停止下来,但却将它的角动量转移给了结构的其他部分。现在,象鼓乐队指挥手中舞动的指挥棒一样,这艘被遗弃的飞船一边沿着轨道运行,一边慢慢翻着跟头。
首要的问题是终止这种旋转,它使得发现号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几乎不能接近。当科诺在过渡舱穿上太空服,与马克斯·布雷罗夫斯基并肩整装待发时,他有一种极为少见的无力感,甚至悲观失望,这不是他干得了的活儿。他沮丧地分辩道:“我是个空间工程师,不是只太空猴!”可活儿总得有人去干。只有他掌握着能使发现号脱离木卫一巨掌的技巧。马克斯和他的同事由于不熟悉,在电路图和设备操作适应上将花费过长的时间。要等到他们恢复飞船的动力并控制住它,发现号可能早就冲进下面的硫磺火窟里去了。
他们即将戴上头盔时,马克斯问道:“你没被吓住吧?”
“还不至于穿不好衣服。的确有点怕。”
马克斯咯咯地笑道:“我得说这活儿就是这感觉。不用担心——我一下就能把你送到那儿,用我的——你们怎么叫它?”
“‘扫帚把’。据说女巫就骑这个。”
“噢,对,你以前试过吗?”
“试过一次,但它完全不听使唤。在场的每个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有一些职业会发展出适合其使用的独特工具——比如码头装卸的吊钩、制陶用的机轮、砖瓦匠的铲刀、地质学家的钉锤等。那些不得不将其大多数时间用在失重环境下的建造业上的人研制出了“扫帚把”。
它极其简单——一根一米长的空管,—头加了个衬垫,另一头是个拉环。一旦按下一个开关,它就会伸延到正常长度的五到六倍。其内部的减震系统能让一个有经验的使用者达到令人惊异的敏捷。如果需要,衬垫一端还可以变换成爪状或钩状,还有很多更精巧的改进,但基本的设计就是这样的。乍一看它似乎挺好控制,其实不然。
过渡舱的气泵停止了循环,“出口”指示灯亮起,外舱门开了,他们慢慢地飘进了真空。
发现号在约二百米开外的地方,象风车一般不停旋转着,在环绕占了大半个天空的木卫一的轨道上紧紧跟随着他们。看不到木星,它正在这颗卫星的后方。这是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他们利用木卫一作为护盾,以保护他们免受两个星球间磁流管中喷涌的能量冲击。即便如此,辐射等级也已达到了危险的高级别,他们在必须返回掩蔽处之前只有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
几乎是一出舱,科诺就感到衣服不大合适。“当我离开地球时这衣服穿着正好。”他抱怨道,“可现在我在这里面就象豆荚里的碗豆一样嘎吱作响。”
“完全正常,沃尔特,”医务指令长鲁登科在无线电里打断了他。“你在冬眠时体重轻了十公斤,那点对你不算什么,况且你已长回了三公斤。”
还没等科诺想出怎样合理反驳时,他就发现自己已经轻飘飘、但又无力反抗地摇摇晃晃离开了列奥诺夫号。
“放松点,沃尔特,”布雷罗夫斯基说道,“即使你开始打滚,也不要用你的小型推进器。所有的工作由我来做。”
当小股气流推动着他们靠近发现号时,科诺可以看到年轻人背包上散出的模糊的轻烟。随着每一小朵蒸气云飘出,缆绳上会传来一股柔和的牵引力,他就会被拽向布雷罗夫斯基的方向;但在下一次气流喷出前他从未能追上马克斯。他感觉自己真象个溜溜球(Yo-Yo又称悠悠,是以轴承支撑在一根线上往复运动的一种游戏球。——重校者注)在绷绳上蹿蹦——现在正重复着回归的旅程。
只有一种安全的办法可以靠近那艘被人遗弃的飞船。那就是沿着它缓缓旋转的轴线前进。发现号的旋转中心点大致可判定在船腹,接近主天线系统的位置。布雷罗夫斯基不理会缆绳上还拖着他担忧的同伴,勇往直前地一头向这个区域冲过去。他怎么才能及时让我俩停下呢?科诺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