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符,(中。)长清,(中。旧属济南府,元初来属。)莱芜,(下。)新泰。(金属泰安州,至元二年,省入莱芜,三十一年复立。)
德州,唐初为德州,后改平原郡,又仍为德州。金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路总管府,割大名之清平、济南之齐河县来属。户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二。领县五:
安德,(下。)平原,(下。)齐河,(金创置此县,隶济南府,至元二年来属。)清平,(宋、金隶大名府,元初来属。)德平。
恩州,(中。)唐贝州,又为清河郡。宋改恩州。金隶大名府路。元初割清河县隶大名府,以武城隶高唐,惟存历亭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二年,县及司俱省入州。七年,自东平析隶省部。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九。
冠州,本冠氏县,唐因隋旧,置毛州,后州废,县属魏州。宋、金并属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升冠州,直隶省。户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万三千四十。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唐青州,又升卢龙军。宋改镇海军。金为益都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二。领司一、县六、州八。州领十五县。
录事司。
县六
益都,(中。倚郭。至元二年,以行淄州及行淄川县并入。三年,又并临淄、临朐二县入焉。十五年,割临淄、临朐复置县,并属本路。)临淄,(下。)临朐,(下。)高苑,(下。旧属淄州。)乐安,(下。)寿光。(下。)
州八
濰州,(下。)唐初为濰州,后废。宋为北海军,复升濰州。金属益都路。元初领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及司候司。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省昌乐县入北海。领二县:
北海,(下。)昌邑。(下。)
胶州,(下。)唐初为胶西县。宋置临海军。金仍改为胶西县,属密州。元太祖于县置胶州。领三县:
胶西,(中。)即墨,(下。宋、金皆隶莱州,元太祖二十二年来属。)高密。(下。宋、金并隶密州。)
密州,唐初改为高密郡,后仍为密州。宋为临海军,复为密州。元初因之,以胶西、高密属胶州。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诸城县,隶益都。领二县:
诸城,(州治所。)安丘。(下。)
莒州,(下。)唐废莒州,以莒县隶密州。宋沿其旧。金复为莒州,隶益都府。元初因之。领四县:
莒县,(下。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沂水,(下。有沂山,为东镇。)日照,(下。)蒙阴。(下。元初,因旧名为新泰县。中统三年,以李璮乱,人民逃散,省入沂水。皇庆二年,复置为蒙阴县。)
沂州,(下。)唐初改为琅邪郡,后仍为沂州。宋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属益都路。领二县:
临沂,(中。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费县。(下。)
滕州,(下。)唐为滕县,属徐州。宋仍旧。金改为滕州,属兖州。元隶益都路。领二县:
滕县,(下。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邹县。(下。)
峄州,(下。)唐置鄫州,又改兰陵县为承县,后州废,以县属沂州。宋仍旧。金改兰陵县,于县置峄州。元初以峄州隶益都路,至元二年,省兰陵入本州。
博兴州,(下。)唐博昌县。后唐改博兴。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元初升为州。
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
济南路,(上。)唐济州,又改临淄郡,又改济南郡,又为青州。宋为济南府。金因之。元初改济南路总管府,旧领淄、陵二州。至元二年,淄州割入淄莱路,陵州割入河间路,又割临邑县隶河间路,长清县入泰安州,禹城县隶曹州,齐河县入德州,割淄州之邹平县来属,置总管府。户六万三千二百八十九,口一十六万四千八百八十五。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七县。
录事司。
县四
历城,(中。倚郭。)章丘,(上。)邹平,(上。唐、宋皆属淄州,至元间来属。)济阳。(中。)
州二
棣州,(上。)唐析沧州之阳信、商河、乐陵、厌次置棣州。宋、金因之。元初滨、棣自为一道,中统三年,改置滨棣路安抚司。至元二年,与滨州俱棣济南路。领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