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5)

时间:2023-04-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扁鹊 点击:

  二十、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当于湿温中求之。

  温病传里,理当渴甚,今反不渴者,以邪气深入血分,格阴于外,上潮于口,故反不渴也。曾过气分,故苔黄而燥。邪居血分,故舌之肉色绛也。若舌苔白滑、灰滑、淡黄而滑,不渴者,乃湿气蒸腾之象,不得用清营柔以济柔也。

  清营汤方(见上焦篇)

  二一、阳明斑者,化斑汤主之。

  方义并见上焦篇。

  二二、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方义并见上焦篇。

  二三、斑疹,用升提,则衄,或厥,或呛咳,或昏痉,用壅补则瞀乱。

  此治斑疹之禁也。斑疹之邪在血络,只喜轻宣凉解。若用柴胡、升麻辛温之品,直升少阳,使热血上循清道则衄;过升则下竭,下竭者必上厥;肺为华盖,受热毒之熏蒸则呛咳;心位正阳,受升提之摧迫则昏痉,至若壅补,使邪无出路,络道比经道最细,诸疮痛痒,皆属于心,既不得外出,其势必返而归之于心,不瞀乱得乎?

  二四、斑疹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

  此斑疹下法,微有不同也。斑疹虽宜宣泄,但不可太过,令其内陷。斑疹虽忌升提,亦畏内陷。

  方用调胃承气者,避枳、朴之温燥,取芒硝之入阴,甘草败毒缓中也。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二五、阳明温毒发痘者,如斑疹法。随其所在而攻之。

  温毒发痘,如小儿痘疮,或多或少,紫黑色,皆秽浊太甚,疗治失宜而然也。虽不多见,间亦有之。

  随其所在而攻,谓脉浮则用银翘散加生地、元参,渴加花粉,毒重加金汁,人中黄,小便短加芩、连之类;脉沉内壅者,酌轻重下之。

  二六、阳明温毒,杨梅疮者,以上法随其所偏而调之,重加败毒,兼与利湿。

  此条当入湿温,因上条温痘连类而及,故编于此,可以互证也。杨梅疮者,形似杨梅,轻则红紫,重则紫黑,多现于背部、面部,亦因感受秽浊而然。

  如上法者,如上条治温痘之法。毒甚故重加败毒,此证毒附湿而为灾,故兼与利湿,如萆、土茯苓之类。

  二七、阳明温病,不甚渴,腹不满,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必发黄,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受邪太重,邪热与胃阳相搏,不得发越,无汗不能自通,热必发黄矣。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五钱)生甘草(二钱)黄柏(五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方论〕此湿淫于内,以苦燥之,热淫于内,佐以甘苦法也。栀子清肌表,解五黄,又治内烦。黄柏泻膀胱,疗肌肤间热。甘草协利内外。三者其色皆黄,以黄退黄,同气相求也。按又可但有茵陈大黄汤,而无栀子柏皮汤,温热发黄,岂皆可下者哉!

  二八、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此与上条异者,在口渴腹满耳。上条口不甚渴,腹不满,胃不甚实,故不可下;此则胃家已实而黄不得退,热不得越,无出表之理,故从事于下趋大小便也。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钱)栀子(三钱)生大黄(三钱)

  水八杯,先煮茵陈减水之半,再入二味,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利为度。

  〔方论〕此纯苦急趋之方也。发黄外闭也,腹满内闭也,内外皆闭,其势不可缓,苦性最急,故以纯苦急趋下焦也。黄因热结,泻热者必泻小肠,小肠丙火,非苦不通。胜火者莫如水,茵陈得水之精;开郁莫如发陈,茵陈生发最速,高出众草,主治热结黄胆,故以之为君。栀子通水源而利三焦,大黄除实热而减腹满,故以之为佐也。

  二九、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甘苦合化,冬地三黄汤主之。

  大凡小便不通,有责之膀胱不开者,有责之上游结热者,有责之肺气不化者。温热之小便不通,无膀胱不开证,皆上游(指小肠而言)热结,与肺气不化而然也。小肠火腑,故以三黄苦药通之;热结则液干,故以甘寒润之;金受火刑,化气维艰,故倍用麦、地以化之。

  冬地三黄汤方(甘苦合化阴气法)

  麦冬(八钱)黄连(一钱)苇根汁(半酒杯,冲)元参(四钱)黄柏(一钱)银花露(半酒杯,冲)细生地(四钱)黄芩(一钱)生甘草(三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