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懂得“取舍”之道(4)

时间:2023-06-1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瑞 点击:


    终于在29岁那年,他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编辑寄来的,编辑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却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他叫张文举,现在是一位著名的硬笔书法家。

    不管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必须充分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有可能虚度了光阴,埋没了才能。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经商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10万美元。两次共赔将近30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的积蓄赔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

    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终于,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及时为人生掉个头,你会欣赏到另一种精彩绮丽的美景。

    职场中,有人终日做着自己不大“感冒”的工作,牢骚满腹,却甘于如此,得过且过;有人痛下决心,果断地告别待遇不错的“铁饭碗”,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槛,而迈进了成大事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工作,却又不敢换个地方“打井”。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功者,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优秀的人在为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发挥而寻找途径的时候,所遵从的第一要务不是要求自己立即学习到新的本领,而是试图将自己身体内原有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这好比要使咖啡香甜,正确的做法不是一个劲儿地往杯子里面加入砂糖,而是将已经放入的砂糖搅拌均匀,让甜味完全散发出来。

    当你执著于在一个地方打井的时候,却不知甘甜清冽的泉水就在你的身后。有时,为探寻真正的人生甘泉,我们需要时刻准备,去勇敢地换个地方“打井”。

    剖析自己,放下自己的面子

    “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观念的驱动,反映了中国人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但过分地爱面子却得不偿失。

    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面子”的地位之重在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可见一斑。可以说,中国社会对人的约束主要就是廉耻和脸面,然而若因此就固执地以“面子”为重,养成死要面子的人生态度却不是件好事。

    有一个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来的排场,唯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为了能东山再起,他经常请人吃饭,拉拢关系。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了两个钟点工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

    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O。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情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帮助。

    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爱慕虚荣的牢笼里面,面子左右了他们的一切。

    七十多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观念的驱动,反映了中国人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但过分地爱面子却得不偿失。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研究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