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丈高楼始于基”,好家风的世代相传正是中国进步的根基,在岁月的积淀中、在时代的变迁中,好家风成为中国文化的缩影是中国文明的延续。 好家风是“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的绵绵延续。纵看今朝党员领导把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接续初心使命,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充分延续,让革命先烈“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铮铮烈骨在新时代绽放;让先辈“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让“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贯彻时代风歌,是身为党员的父亲的以身作则的示范性作用,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父爱不善言语,骨子里透出来的爱意和北方汉子的柔情是他的显著特征,在他的日常行为中体现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积极上进的态度,我看在眼里所以时常会想像父亲一样,到了大学他经常告诉我:“要常参加比赛不仅是对我能力的提升和锻炼也是让我拥有一个平台看看更广阔的视野,总之人是要上进的”,我当上了团支书告诉父亲时他有一种骄傲和担心,他说:“要多问老师,一定把工作搞好”,后续我参加了乡村振兴比赛,不懂设计的他他也经常会问问我的想法和团队的进度,他时常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告诉我设计产品的一些不足,说真的虽然是“门外汉”但也想出一份力,“坚持、上进、敢冲、爱党爱国”是我们小家的家风。我明白了共产党人以红色家风作为“传家宝”,熔铸红色精神涵养成为新时代的良好家风。 好家风是“一家仁,一国兴仁”的家国一体。人民日报这样写到:“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到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训的记载和传承是后世“家风纯正,雨润万物”的生动回应。曾国藩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古时车马很慢但一封封家书能打破距离的维度打破空间限制,曾国藩用家书建立起纸笔间的好家风,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为一家之主对家族的引领,上至老下到幼,对父母“勤俭本是持家之道”,对幼童“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辞君子也”,即使是在他官级和权力很高时他也劝导“后辈诸儿需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一生将勤俭贯彻,若将曾国藩的家风比作根那么后代的继承和发扬必定是叶以次来实现“根深才能叶茂”的家风延续。生动的家风故事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深刻的家风箴言承托这家主对家族的引导,承载着对后辈的深刻寄望。纯正的家风是长期性如沐春风般的细细润身,将优秀家风传承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让“好家风”转化为“好国风”需要新时代青年把握好使“清白家风不染尘”,使“优良家风代代传”,使“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正则源头正,家风正则国家正”,让家风成为助力中华昌盛的蔚然动力。 好家风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刚毅坚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彭德怀对亲朋好友“近水楼台不得月”的原则,是朱德要求子女“接班不接官”的坚持,是陈云对家人“不搭顺风车”的要求,是毛主席“不为亲徇私、不为旧谋利、不为亲撑腰”的倡导。我们新一代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家风作为中华好家风的代名词,将红色家风的传承内化为精神实践,外化为道德追求,成为“万丈高楼始于基”国家发展的强大支柱。 “古之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将家风融入国家梦、民族梦,让家风以润物无声、耳濡目染的方式浸染心灵,让家风成为一条链接古今的精神纽带、纵横串联在代际更迭中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