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梅兰芳,少年凯歌的纸枷锁

时间:2008-12-14来源:天涯社区 作者:赵宁宇 点击:

??12月1日,应邀去中影看《梅兰芳》。
  好电影,没有问题。基本上是2008年最好的华语电影。
  在之前数日,回忆去年夏天探班《梅兰芳》写一小文,文中曾预测票房,一个亿没问题,弄好了,1.5亿。如今电影看过,这个预期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因为电影好。
  
  梅兰芳的故事尽人皆知,不知道的随着这个电影的上映,各种信息轰炸,也就都知道了。这是大众文化的妙处。电影分成“死别”、“生离”、“聚散”这三个章节,使这电影不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而是一部借梅兰芳之故事讲对梨园行感悟的寓言体电影。这个梨园行的小舞台,也可以置换成人生的大世界。
  称陈凯歌为凯爷,是一种个人方式。称之为凯歌,不是那个辈份。称之为导演,显得生份。称之为陈凯歌,又没那么遥远。称之为大师,专业领域内绝无这规矩。凯爷,陈凯歌导演身上的“爷”劲,那倒是从来也不缺的。
  
  “死别”。
  王学圻老师奉献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演出,老赵将力挺他参与各大评奖,并预言他将大有斩获。
  王学圻老师扮演的人物“十三燕”,是个京剧行里的老古董。梅兰芳称之为爷爷,可见其与梅兰芳之祖梅巧伶同辈,按水平声望看,必属“同光十三绝”(张长胜、刘赶三、程长庚、时小福、卢胜奎、谭鑫培、郝兰田、梅巧伶、余紫云、徐小香、杨鸣玉、朱莲芬、杨月楼)之一。这个“十三燕”的名字,也和“同光十三绝”大有干系,是前辈京剧的指代。
  十三燕和梅兰芳斗戏,梅兰芳靠着演新戏《一缕麻》胜出。那时节,十三燕演的是什么?《定军山》。老黄忠的故事。
  梅兰芳获得了青年学生热烈的欢呼,十三燕那里是秃头土棍们密集的壶碗轰炸。这是个心绪的写照,决定一个角儿命运的,是座儿。
  孙红雷演的邱如白,明显就是历史上的齐如山。关于此君和梅兰芳的关系,多有史料。不过,既然凯爷可以将孟小冬的故事修改加工而不更名,又何必将齐如山改名邱如白呢?就象约翰改出个夏侯俊、甘兴,国人却都知道那是夏侯惇、甘宁。
  第二个演得好的是吴刚扮演的费二爷。这个十三燕的大伙计(帮闲?跟包?经纪人?经理人?),极见吴刚的功力。人艺吴刚是我所见近年来他们这一茬演员里少有的越演越好的演员,不象其他的许多,认了命,丧了志,得过且过,了此一生。
  至于费二爷之名,或许为谈笑间,戏谑一下费洋。
  费洋是谁?到《霸王别姬》中去找。
  说这《梅兰芳》与《霸王别姬》,联系万千重。最令人感慨的,是其中不少拍摄地点完全一致,对此,有兴趣的可以贴图研究。
  余少群演的少年梅兰芳,也是极好。
  我兄弟粤明,演的有意思。
  至于邱如白指挥人搭台时,喊出两个人的表字,第一个没听清,第二个居然是“汉举”。汉举,是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军中大将袁宗弟的表字,用在此处,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意思。
  
  “生离”。
  梅兰芳生生地就离开了孟小冬,或者说,孟小冬生生地就离开了梅兰芳。
  人,被事业、名声,座儿、角儿,糊弄在一起,也就很难活明白了。
  没几个能弄明白的。
  但也没几个心甘情愿做观众的。
  黎明的表演,变化很大啊。
  章子怡的孟小冬……大家自己去看。
  这一段落,演得最出色的,是陈红演的福芝芳,完全一个没有想到。
  陈红这回没当制片人,挂了个监制,用不着为了经费、车辆、盒饭跑前跑后,也用不着挂着吊瓶干得罪人的活,反倒集中精力,把活儿给托出来了。做制片人时的酸甜苦辣,如今都化在了福芝芳人物的身上,或许,这就是创作与生活的奇妙联系。
  至于梅兰芳登台演出的那些镜头,是不是黎明演的,一次没看清楚,倒可以仔细看看。声腔是梅葆玖先生配的音,纯正梅派。
  英达的表演和《霸王别姬》里一样,所以十几年后并不显得突出了,孙红雷到了这一段越来越好,还是戏剧学院的底子,使劲演的时候就有魅力,外人还觉得没演。
  梅兰芳访问美国一段,各种媒体都报道说是访问好莱坞,这是个错误。好莱坞在洛杉矶,是电影中心;梅兰芳访问的是百老汇,在纽约,是戏剧中心。好莱坞和百老汇,可是两个概念。梅兰芳还访问过莫斯科,震了欧洲剧坛,斯坦尼老爷子各种激动,一个姓布莱希特的德国记者赶回国去,过两年自己也弄出一个学派。后来就出现了三大体系的说法。爱森斯坦、高尔基这几位,也是五体投地。
  访美这段,好就好在,梅兰芳演出的最高潮,拍的却是齐如山在门外大雪中的感受。剧场演出,门内与内外的这点意思,没几年剧场生涯,是体会不到的。不知凯爷哪里来的这般认识?
  
  “聚散”。
  梅兰芳和孟小冬的聚散,倒不是太大的事。
  都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他们的风花雪月,和我们,最广大的拥有普通情感的人们,又有多大的关系?
  这是个极重要的电影策略的问题。你们寒蝉凄切,罗衾不耐五更寒,我们为什么就要被感动?
  鬼子来了。
  鬼子倒能让梅兰芳出来,土棍们却不放过自己的老酋长。
  邱如白的话有意思:“要是德国占了英国,英国人就不演莎士比亚了吗?”
  这话在今天有市场。有时想,如果哪路洋鬼子占了咱们的城,有几个真能扛枪上西山?有那讴歌扛枪上山的,被时人讥笑为“宣传”、“洗脑”、“概念化”、“缺乏人文关怀”。
  “他们能杀,咱们能生。”“不能丢了祖宗留下来那点玩意!”
  英达此处的表演,大放异彩。观众,还是容易认同人物的立场。可不认同这立场,就不是中国人。
  孙红雷被矛盾托的,更象演技派了。
  前边,日本人罗罗嗦嗦说征服中国文化那一段,有前辈说罗嗦,其实不罗嗦。这点事儿,观众不知道的,不少。
  其实又哪里是在讲历史、政治。
  讲的是一个行当、一个当事人的内心啊!
  梅兰芳,到底是一个贵族。
  什么是贵族,什么是爷,这是个问题。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人人都有纸枷锁,作艺的人,那枷锁更薄、更白,更多人情愿戴上。
  
  摄影赵晓时,发挥得十分出色,灰旧的民国调子,最佳摄影奖。
  音乐赵季平,比《霸王别姬》还要出色,沉稳之上多灵动,最佳音乐奖。
  人物造型设计陈同勋,极其出色,希望有最佳人物造型设计这个奖。
  
  王学圻,最佳男配角奖。
  余少群,最佳新人奖。
  
  不喜陈凯歌、京剧、梅兰芳的,千万不要去电影院“受骗上当”。
  这电影票房上亿了,做得好,1.5亿没问题。还是这话。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