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获麟”之说虽见之于史籍记载,但麒麟究竟为何物?却无从见过。虽则现代考古技术如此发达,已考证出亿万年前确曾有恐龙存在,因有其化石作为确凿之证据,但作为传说中“四灵”之一的龙、凤、麟,却从未见有力之证据加以证明。历史上所谓“龙兴之地”的说法,不过是用来粉饰帝王身世不凡,以说明“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的附会之言,以欺世盗名、蒙骗世人。即便是真的曾有过什么龙凤之地,却也未必就如同那些才子们所大肆宣染的那般“人杰地灵”,似乎个个都能“成龙成凤”一般。不过,毕竟是这“麒麟之乡”、“圣贤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因了这“西狩获麟”、“宗圣故里”之争,经过一番的引经据典、广征博求,确乎也一夜之间成就了不少的“人文学者”、“考据学家”出来,真个是“龙凤满天,麒麟遍地”了。 有意思的是,后人只根据“西狩获麟”,乃祥瑞之兆的说法,将麒麟的出现视为吉祥,却往往舍弃了“西狩获麟”故事的后半段。依《左传》的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这就是说,有叔孙氏家臣捕获一麟,竟“以为不祥”,于是赐给了“虞人”(虞国,今河南商丘虞城一带),待孔子告之,然后才又要了回来。若根据《东周列国志》的记载,则是“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一兽……怪而杀之。孔子叹曰:‘仁兽,麟也。孰为来哉’,使弟子埋之”。 这就是说,西狩获麟,不但是“以为不祥”,而且还把它杀了。获麟而杀之,竟被说成是祥瑞之兆,岂不有悖常理?倘若依据《兖州府志·圣里志》的说法,““周敬王三十九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廓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袊。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以是伤之”。孔子说,麟啊,你为何而来哉!你这是干什么来了?你来的可真不是时候啊,所以你一出现就被人害死了。 据传,孔子因为麟“出非其时而见害”,伤心不已,掩面而哭,而且还提笔为麒麟写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以为是个“不祥之兆”,遂“就此绝笔”,从此不再著述。孔子感麟而伤,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春,也就是“西狩获麟”的第三年春,与世长辞了。麒麟“出非其时而见害”,孔子则遇麟而死,岂为祥瑞乎!2011/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