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EQ高手吗?(24)
时间:2013-11-2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戴晨志 点击:
次
富兰克林听了这句话后,就铭记在心,从此待人谦虚有礼、谦冲为怀,也坚守“诚信”原则,最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 ---- ---- ----
是的,一个“EQ高手”必须谦卑地接受他人劝告,而不是“自以为是”、“冥顽不定”:一个“骄傲固执”、“自大自满”、“不听劝告”的人,岂能受人欢迎?
富兰克林的故事,不禁令人想起古人的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小心混着蜜糖的“毒酒”
*勿被“花言巧语”所蒙蔽
称赞,可以使人“着迷”,
但也可能使人“昏迷”!
因为,有些称赞、奉承,不一定是“真心话”,
而是“别有用心”或“有求于你”!
这种人,学理称之为“马基维利主义者”。
有一个人豆蔻年华的姊姊,一直怀疑她弟弟经常“偷看”她的日记,所以就决心要找机会,把弟弟“逮个正着”、修理他。有一天,她弟弟又趁她不注意时,偷瞧她的日记,不巧被她发现,于是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她大吼一声:
“喂,你不要脸啊,怎么可以偷看我的日记?竟然这么卑鄙无耻!被我抓到了吧,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弟弟看着姊姊,笑笑地说:“嘻!内容是写得不错啦!可惜就是‘错字太多’!”
其实,这个姊姊长得很不错,始终有许多男性追求者,所以她的日记题材就十分丰富。有一天,一位极为热情的男士,为了接近这漂亮小姐,就主动拜讬她那顽皮的弟弟说:“你如果可以帮我忙,偷偷地剪一小撮你姊姊的美丽秀发,给我留做纪念,我一定非常感激你,也给你五百元,好不好?”
“你秀逗啊?哪有人会去剪别人的头发啊?”顽皮弟弟说:“不过,如果你真的对我姊姊的头发有兴趣的话,这样好了,你给我五千元,我就把我姊姊头上的‘整顶假发’偷出来给你!”
这个弟弟有够可爱吧!他居然诚实地说出“真心话”来!
---- ---- ---- ----
古时候,齐国的邹忌,自认为长相很不错,就问妻子说:“我和城北的那位徐公,谁比较英俊?”
“当然是你比较英俊、比较好看啊!”太太回答。 邹忌一听,心里很高兴,因为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后来,邹忌又问身边的侍妾相同的问题,侍妾也说他比徐公英俊。
几天后,有客人来访、洽公,邹忌再问:“我和徐公谁比较好看?”客人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啊!您比徐公英俊、潇洒多了!”
隔一天,徐公有事来到邹忌家,邹忌仔细打量对方,发现徐公的确是个“美男子”,凭良心说,徐公真的比他自己好看多了!
当天晚上,邹忌睡觉前终于想通了,他自言自语说:“妻子夸赞我,是偏袒我,侍妾说我英俊,是因为怕我,客人说徐公不如我,是因为客人有求于我!事实上,他们说的,全都不是‘真心话”啊!”
---- ---- ---- ----
是的,人常为了讨好、恭维奉承他人,或好意地安慰朋友,嘴巴所说出的话,并不一定是“真心话”:而这种善于运用“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自我校整”(Self-monitoring)的人,常透过圆滑的说话技巧和手段,来获得别人对他的好感,学理上称之为“马基维利主义者”(Machiavellism)。
一般而言,“马基维利主义者”经常善于控制“自我情绪”,也能很快地适应新的“角色与情境”,并抓住机会,来伪装自己、讨好他人,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人,说好听一点,是“观察敏锐”、“察言观色”、“交际手腕高明”:但说不好听一点,则是“天性狡滑”、“见风转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是,有些人则是“非马基维利主义者”,他们“有话直说”,喜欢毫不掩饰地说出“真心话”。
例如,一位丈夫对太太说:“你去学习烹饪我并不反对,但是我却不赞成你把烹饪的作业,拿给我吃!”
---- ---- ---- ----
曾听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香客,前往山中,遇到一个修行和尚,就问和尚说:“师父啊!您出家这么久,难道都不会产生非非杂念吗?”“会啊,有时难免会啊!大概,一个月会有三次吧!”和尚回答。
“一个月只有三次啊!那很不简单啊!相当难得哦!”香客说。“还好啦,不过,每次大概都要持续个十天左右啦!”和尚坦诚地回答。
---- ---- ---- ----
当然,这是个玩笑话,但谁无“杂念”?谁不曾有过“非非之想”?而能真正“诚实”者有几人?常愿自己能和邹忌一样,在别人不断奉承、恭维时,依然能够静心思考──哪些是“真心话”?还是“假话”?而不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静心一得》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称赞虽可以使人着迷,但也足以害人!它正如混着蜜糖的毒酒,是为被判死刑的人准备的。”的确,称赞使人“着迷”,也会使人“昏迷”,因为有些称诗不一定是“真心话”,而是“别有用心”!
所以,西班牙诱语也说:“假若一个从不称请你、奉承你的人,的然说你有许多优点,这个人不是想骗你,就是有求于你!”
其实,高段的EQ──“不被花言巧语所蒙蔽”,可以用日本作家佐久间象山在,省言录》中的一段话来形容:
“人之赞我,于我未加一丝,人之损我,于我未减一毫。”
是的,假若别人的一句夸赞之语,能使自己“高兴不已”、乐得三天睡不着觉;而别人一句指责的话,就使自己“伤心不止”、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则这岂能说是个有“情绪智慧”的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