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中国城市已气象万千,长安就与西方的罗马并列,成为世界上唯二的两大都市。汉朝城市的数量和发展水平都超过前代,城市管理已经很规范化了,比如消防与治安管理条例就有明文规定。绿化管理和卫生管理也都有所涉及。另外,为了城市秩序的稳定,汉代禁止群聚饮酒。汉初的相国萧何制定的律令便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
汉朝的城市中同样有“城管”这一群体,但在当时这个职能却并非单独成一部门,而是由相关的政府人员兼任,曹操便曾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人们都知道曹操是三国时期权横一时的枭雄,却很难有人注意他的发家也是由城管做起。
曹操在年轻时,便表现出了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他还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根本没想着以后如何参与到“历史进程”中去。曹操家出名门,像许多公子哥一样热衷于时尚、追逐有个性的生活方式,并不操心工作的事。
但过了20岁,曹操还是整天闲着,于是家里就看不下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之友吕伯奢在山东为官举孝廉推荐了曹操。“被就业”的曹操出任洛阳北部尉。从此踏上了仕途。
尉是县令的副手,但也没像今天这样有着明确的职能分工,洛阳北部这一带就由操管辖,治安、城管、市容等都得管。曹操当然心思不在这上头,而是想做洛阳令。洛阳是天子脚下,权贵不少,要想出名就得有点真功夫不可。
这是曹操第一次做官,对于自幼便颇具雄心的他而言,自然会异常用心。曹操先是针对性的做了“民调”,摸清洛阳的城市状况,那时候还没有更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即便是出过考察,像乌桓、高句丽等国也是远比洛阳落后的。曹操就只好“摸着石头过河”。
通过一番调查,曹操发现洛阳在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贸易市场存在问题,连城市的排水系统都是不健全的。
于是,曹操就职以后,先将官署的四门修缮一新,做了不少五色大棒,在大门左右各悬挂了十多根,申明禁令。这属于地方法规,具体内容今已失传。后来的执法过程来判断,就类似于现在的城管条例,维护洛阳的治安、城市秩序,而最厉害的一条就是,凡是违反城市治安管理条例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豪强权贵,一律用五色棒打死。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曹瞒传》中有如下记载:“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尽管尉是小官,但由于这是天子的脚下,一般人还是不敢犯事的,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毫不费事。几个月后,曹操碰到了一件棘手事。宦官蹇硕的叔父依仗侄子的权势,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违禁夜行。当时汉朝有夜禁令:晚上三更后任何人不得在街上行走。蹇硕其人壮健而有武略,这时虽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小黄门,职位不算高,但因随侍皇帝左右,负责沟通内外和上下之间的联系,手中握有一定权力,其人又深得灵帝宠信,是一个前途未可限量的人物(十余年后,蹇硕被灵帝任命为上军校尉,居统领禁军的西园八校尉之首)。整个宦官集团这时正处于灸手可热的时期。
在此前的公元175年,“宦者得以为令,列于内署,从此诸署都以宦官为丞、令。”次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请求赦宥党人,不仅本人被杀,散在各州郡的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也都受到牵连,其在位者都被免官禁锢。气候险恶如此,曹操却全然不顾,依照禁令毫不留情地立即将蹇硕的叔父棒杀。这一招起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从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名震朝野。
曹操在洛阳北部尉任上所表现出来的才干、勇气和秉公执法、不避权贵、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政治上掀起了一股冲击波,以至于成为全国城市的样板,曹操也成就了他的政治名声,很快成长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