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轩居士书于京畿 洪崖山位于河北省易县城北,该山挺拔峻秀,松柏长青,风景秀丽,山脚溪水环绕,山下神湖碧波荡漾,山顶恒年积雪,蔚为壮观。"洪崖积雪"为著名的古燕十景之一,清乾隆三十九年《重修洪崖山古庙碑记》说:“燕山八景之中洪崖为最。” 距离清明月朔日,与友人同游洪崖山,已数月有余,曾写洪崖山游记,记录了一路风情,多数情景,已无更多的记忆。 然近日,每每忆起此事,眼前竟然多次浮现一位老翁情像,不仅时日越远,越清晰,甚至经常产生,如有良机,可再访之,期解心中疑惑。 村前的小溪业已干涸,裸露的河床,留下了部分挖掘的痕迹,过来滩河浅桥,路旁陆续已有了鬻卖特产的商贩,前行路弯处,就是老翁的摊点,说是摊点,其实是一个老式的独轮车,除了轮子外,其余全为木制,车体并不算老旧,应该是经常修缮,使用很精心,保护的很好,样式显得古旧,说不上是什么时代的,也许可以推算到解放前后,车上的货物并不多,一点自制的柿饼和干菜,干菜斜斜的躺在车上,柿饼是装在袋子里的,袋口敞开着,里面的内容似露还羞的模样,犹抱琵笆半遮面,这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售卖自产山货的场景,在普通不过了。 老翁想来七十有余,至少花甲以上的年纪了,我不知道古铜色是什么样的,那是书里描述的,总觉得书中的描述,无论如何也不很准确,在生活中很难找到,或者得到很好的验证,如果不是为了上大学,相信很多人也不会去读那些我们中学时就觉得是自欺欺人的文字了。 反正有些黑,也有些黄,我可以肯定的是,哪一张经过无数风催日晒的脸庞,不疏不密的灰发,看得出老人非常健康,当然与书中说的精神矍铄似乎有些距离,或者说与影像中看到的印象不想符合。 蓝色的老式上衣,虽旧不破,而且看得出,刚刚清洗过的感觉,一双老式胶鞋,在如今都市中,应该很难看到了,同样刷的泛白。 这身老式的装束,如果出现在三十年前,谁也不会奇怪,而在今天,就有些古老的感觉,难道这位老者一直生活在几十年前吗? 老者坐在自带的木凳上,盘膝而坐,似乎有点腼腆的感觉,按年龄来说,不应该的,可能是很少出来买东西的缘故吧,一直也没有听到他叫卖,他只是静静的坐着,旁边摊贩上的各种扩音设备,一直在你争我夺,谁也不肯放松,老人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也许二十年前,家里收获的东西是由儿子拿到外面去卖,十年前也许是孙子在代劳,如今儿孙可能都已离家远赴都市谋生,老人眷恋故土,离不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山村,也许是老人不习惯城市和拥挤和嘈杂。 也许都不是! 山村生活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院里的老井,已经很久压不出水了,如今的自来水虽然方便,但毕竟每月要花钱的,电从城市通过来,因为要走很远的距离,电费自然要加上损耗,这里的电费将近是城里的两倍,由于距离的关系,销量的关系,即使是最低档的日用品,也比附近的集镇要贵一些。 众所周知,田里的出产并不丰厚,虽没有了汉朝的十一而税,但资料成本过半,农价飘忽,但重来没有向普通农家倾斜,农人生活的艰涩,可想而知了。 老人也许是生活所迫, 老人的坚守,也许真的不是为了什么,他只是在艰难的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千年前,易水平原也曾富庶,养育了多少悲歌壮士,伴随着易水的难道只有一路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