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普通人的科学训练

时间:2015-01-26来源:科学公园 作者:陈博 点击:
  近日,一则“咏春高手被散打运动员踢断肋骨”的消息火了。网友从传统武术的弊病一直讨论到李小龙是否能迎战散打队员。
李小龙

  
  
  李小龙能否迎战散打队员?
  
  从这则消息的视频来看,那位咏春师傅表演的小念头、日字冲拳等,就算以咏春拳的标准,也没有达到寸劲凌厉的程度。他算不上高手,只能算是一个心怀热情的咏春拳爱好者。而从他一把年纪、不具有和专业搏击运动员对战经验,却还敢直接上台比赛来看,他对于竞技格斗根本就是个外行(就算是专业运动员,这把年纪也难以上台竞赛了)。
  
  和这位师傅相比,李小龙的情况显然要好一点。首先,李小龙虽然没有参加过比赛,但作为嘉宾做过表演,毕竟算接触过现代格斗比赛,在他的训练方法里也吸收了很多现代格斗的训练方法。所以仅论实战能力,李小龙应该比这位师傅强一些。但是如果和一个当代的、经过系统科学训练的专业搏击运动员同台竞技,李小龙依然很难取胜。这是因为格斗的训练方式在李小龙死后的几十年早已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李小龙作为一个电影明星而不是专业运动员,当然不会有什么胜算。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探讨下去,现在的运动员进行的训练是否科学、我们普通人如果按照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来锻炼是否合适,这些问题在我写“韦德法则系列”文章的时候就有网友反复问过我。似乎很多网友都想找到一种真正科学的方法来锻炼身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甚至一劳永逸的效果。
  
  其实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可能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首先,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有数据和理论支撑并经过严格验证的训练方法,确实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竞赛成绩、赢得比赛,同时又不违背体育规则和体育伦理(比如不用违禁药物)。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体育从开始到现在的一百多年来,通过全世界的运动员、体育组织和运动专家的不断交流、尝试、验证、更新,各项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确实在不断地从运动员、教练的个人经验向更科学、更有效的训练体系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从单个运动员和教练的角度,绝大多数运动员的训练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教练、运动员和体育组织的经验,因而很多运动项目会有明显的国家风格、流派风格,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跳水和乒乓球。但最起码,运动员训练内容的安排包含了量化数据、客观对比、有根据的统计,对于不同训练达到的效果能够有效验证,而不仅仅是依靠运动员和教练的个人感觉以及比赛场上的输赢,这就让体育训练向科学化的方向大大的推进了。
  
  然而,如果撇开竞技训练的目标,从普通人、大众体育的角度来看,这些训练方法就很难说是科学的了。因为普及性的体育运动,或者普通人的体育训练,其目标并不是追求竞技体育所标榜的“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更健康”,或者起码是“更有乐趣”。瞄准竞技目标、包含了竞赛规则的竞技体育,并不是以健康和乐趣作为第一要务的。
  
  以我们开头说过的格斗训练为例,一个格斗运动员最重要的基本训练之一就是抗击打训练。通俗的讲,要想打人就先要学会挨打,抗击打能力在格斗比赛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训练的原理而言,抗击打训练主要遵循两个原理。一是沃夫法则,人的骨骼在受到外力打击后可能会形成细小的损伤,愈合后的骨骼会比原先更加强壮坚韧。所以抗击打训练能够强壮运动员的骨骼。第二个原理是通过抗击打训练,运动员对疼痛的感觉会降低,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打皮掉了”,同时身体对于疼痛的应激反应也会降低。这样就能够避免运动员被打击部位过度充血肿痛,进而由于过度疼痛而意识模糊甚至昏厥。从提高竞技能力、赢得比赛的角度来说,运动员当然可以就抗击打能力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其得以提高;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个抗击打能力强的人比其他人更健康,或者说一个人的抗击打能力提高会对他的健康带来某种确实的好处(当然有可能稍微减少意外伤害的风险)。反而有很多观点认为,格斗训练中的抗击打训练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反复打击身体造成的毛细血管破裂和淤血可能提高血栓的风险。说到底,其实格斗乃至竞技运动都和健康关系不大。打架只是在野蛮社会中求生存的手段,而格斗运动员强健的体魄来源于和格斗无关的力量、耐力等基础训练而不是格斗本身。普通人也可以通过锻炼拥有这样的体质,而根本不需要进行格斗。促使那么多人痴迷于武术、搏击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对武士、侠客、英雄的崇拜和身体内原始的暴力冲动吧。
  
  普通人做得更多的健身、塑形运动往往也与竞技体育目标不一致。比如竞技健美运动会追求非常发达的肌肉和极低的皮下脂肪含量,甚至运动员在赛前还要冒着生命危险降低体内的水分,这些做法恰恰是很不健康的。健美运动包含了大量用以达成竞技目标的“科学训练”,但这些都是普通人没有必要追求的。
  
  时尚健康杂志封面上的模特也在误导女性运动爱好者。经常有体型已经非常匀称的女性网友问我,如何把身材“科学地”炼到模特一般。这种问题有时令我很困扰:把一个健康的身体“科学地”炼成不健康的体型,你在想什么呢?
  
  照搬运动员的训练还有个负面作用,就是往往会毁掉普通人锻炼身体的乐趣。一般的体育爱好者不会以运动作为谋生手段,也没有人强迫他去运动。运动员的训练虽然比传统运动更加科学,但由于它瞄准的是竞技目标,会很枯燥,强度很大,对于普通人无异于“酷刑”。如果在运动中感受不到乐趣,普通人拿什么来坚持下去呢?
  
  在我看来,对于普通的运动爱好者,首先还是要了解正确的健康知识,搞清楚健康的身体和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之间的区别。在拟定自己的运动计划时,应该将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追求竞技的成绩。其次,要充分考虑到运动的乐趣,让运动变成提高而不是降低生活质量的手段,让自己能够坚持并乐在其中。最后才是考虑训练方法的问题,在能够提高,或者起码不降低健康状况、自己乐于参与的前提下,将运动知识和运动员的经验作为参考,为自己拟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这种训练,才是适合普通运动爱好者的科学训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