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生命”2016任务。其中,图左为轨道器和着陆验证器的组合体,图中为着陆验证器,图右为轨道器。
“火星生命”2016任务。其中,图左为轨道器和着陆验证器的组合体,图中为着陆验证器,图右为轨道器。
2、2016火星任务的着陆验证器
为支持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2016火星任务特别搭载了一个着陆验证器。目的是验证火星表面安全着陆的技术平台,进行可控的火星表面登陆试验,验证火星大气进入、减速下降和着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计划将一个质量为3千克的科学仪器包,着陆在火星表面进行持续4个火星日的短期科学实验(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上长39分35秒)。
着陆验证器主要是为了测量从火星高空至火星表面的大气参数,包括大气密度、温度、压力、风场等;测量强的火星尘暴条件下的大气特征;扩展有效工程数据量,分析遥感测量数据与理论模型的差异。当然,由于受到科学仪器质量、能源供应和下传数据量的限制,这些科学目标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
对2016年火星任务而言,着陆验证器最主要的技术目标是,试验和验证欧洲后续火星探测任务必需的关键技术环节,如:气动热力学分析、火星大气进入与减速系统设计、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设计与着陆系统设计。
着陆验证器是一个盾型航天器,由一个半锥角70度的盾头前体结构和一个半锥角为47度的圆锥形后体结构组成。着陆验证器外直径为2.4米,表面平台直径为1.7米,气动外形继承了“火星探路者”、“机遇号”、“勇气号”和“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的气动外形。
着陆验证器的气动外形示意图。
着陆验证器的结构构型分解示意图。
在着陆验证器和轨道器组合体飞往火星的巡航过程中,为减少主电池的能量消耗,着陆验证器处于休眠模式。由轨道器为组合体提供必需的操作以及与地球间的通信,并为着陆验证器提供所需能源。
组合体到达火星3天前,着陆验证器通过三点旋转分离机构与轨道器分离,并为着陆验证器提供大于0.3米/秒的相对速度和2.5转/秒的自旋角速度,使着陆验证器与火星大气进入边界点成0度攻角。
着陆验证器在火星大气层停靠阶段将持续3天,停靠时间长短取决于轨道器与着陆验证器分离后的轨道修正,为进入火星大气提供必须的轨道机动。这一阶段对着陆验证器而言非常关键,导航和分离机构的散布将会叠加,进入火星大气边界点的轨道散布也将进一步增加。本阶段最关键的动作,是利用着陆验证器后体上的太阳敏感器测量惯性姿态,在抵达进入火星大气边界点前,激活探测器系统,为启动火星着陆程序做准备。
由于2016火星任务抵达火星时恰逢全球性沙尘暴季节,因此在进行着陆验证器设计时,必须考虑沙尘暴的影响。
3、着陆系统
着陆验证器的着陆系统包括一个被动着陆装置(可压缩缓冲结构)和一个主动着陆装置(液体肼单组元推进系统)。主动着陆装置保证着陆验证器在高度约1.5米时实现悬停(减速至0)。
着陆验证器的主动着陆装置,即液体肼单组元推进系统的组成。
被动着陆装置由一种层压的可压缩缓冲材料构成,这种材料在冲击过程中以变形方式吸收冲击能量,以达到最终缓冲的目的。在反推发动机作用完成后,着陆验证器表面平台将以4米/秒的速度着陆,可压缩缓冲材料使该速度带来的冲击降至最低,最大冲击过载为40g。实现缓冲功能最大的挑战是可压缩缓冲材料的结构布局设计。
着陆验证器的被动着陆装置,即可压缩缓冲材料的结构构型示意图。
由于着陆验证器上既没有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核电源),也没有太阳能电池板,因此着陆验证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后的能源供给,只能依靠携带的主电池供电,但其电力非常有限,所以着陆验证器在火星表面的工作寿命只有4个火星日。
4、大气进入—下降—着陆
当着陆验证器与轨道器分离后,将以双曲线轨道进入火星大气层。着陆验证器可能的目标着陆点是火星子午线平原,这一区域的地形和大气特性目前已经全面掌握,在该区域着陆可以将火星表面着陆风险降至最低。
目前,目标着陆区的散布椭圆半长轴小于50千米。科研人员正通过NASA提供的着陆区高分辨率图像对周围环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随着对着陆区特征的认识更加明确,危险识别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当着陆验证器抵达火星大气层边界(高120千米处)时,最大相对速度为5.827千米/秒,确定是否进入大气层走廊还须考虑热流密度、热流载荷、载荷因子、降落伞充气载荷和着陆点精度等5个因素和火星大气条件的变化以及气动特性。
着陆验证器火星大气进入、减速、着陆的全过程。
当着陆验证器沿双曲线轨道进入火星大气后,飞行速度减至612~714米/秒(1.8~2.1倍音速)范围内时,直径12米的降落伞打开。当降落伞达到稳定减速后,前体弹射分离;安装在着陆验证器表面平台上的多普勒雷达高度计开始测量。测量数据传输至惯性测量单元,通过计算获得动力下降段点火时的高度。着陆验证器到达该高度时,降落伞携带后体与着陆验证器表面平台分离。着陆验证器高度约1400米,速度约80米/秒时,开始启动最后的动力下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