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赚钱的技巧:利用人的“共性”与“弱点”!

时间:2015-07-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走过人间千百回 点击:
  
  记得曾在某文里写过,搏彩和赌博主要抓住人的心理和共性以拖人下水,财源尽收。其实赚钱也无非如此,靠的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些性情和弱点,循循善诱步步为营,直到对方愿买愿掏为止。虽然,我不是一个很会赚钱的人,说这么一回事难免有点夸夸其谈的感觉。不管怎样,我们权当相互探讨一下吧,为赚更多的钱作铺垫。在此简单分析一下,不知有没道理,但愿!
  
  1、好奇心:尝试一下
  
  想必许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当你从某人那里看到或听到某种你自身确实需要的产品,你首先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在想这是真货还是水货?会否真的有用有效?在这种一时确定不了的心态底下,一般人都会选择试试看。大不了就是浪费那么一点钱,买个教训,以后就再也不买了,正中卖者心意。试想在面对那么多的消费者,如果每一个人都这么想都这么去试一下哪怕不会再有人回头,可他已经赚了多少,而且他的消费群体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中,还有多少人未曾接触过他的产品,这些都已够他赚的了。
  
  例如街上摆摊经常卖各种铁打风湿疼痛药酒,我想就没几人会真去相信那些,可终还会有人买。难道他们就没想过会是假?当然有,可在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或者是之前用过太多药都不行,抱一种破釜沉舟的想法,试试看吧,只要不会往更坏的方面发展就行了,所以永远都会有人上当受骗。又如女人买各种护肤品一样,那么多牌子,其实未必知道哪种就是适合自己,虽然上面都有针对性介绍,但毕竟总会因人而异。当你在对该产品性能功效产生怀疑的时候,售货员肯定会让你买来试一下,不试怎知道不行?于是乎,就试试看罢。每个人都这么试试看,那产品就不愁卖出去了,一样的道理。
  
  “好奇心”是一种推动的心态,促使你在心中尚未确定答案之前做出的一种尝试性选择,结果难以预料,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坏。
  
  2、盲目性:人言亦言
  
  在广场里,看到路边有一群人都在抬头向上张望,你也忍不住抬头看,事实上天上有什么,谁也不知道;走在大街上,忽然大一群人匆匆忙忙从你身边走过,你也忍不住跟在后面跑,事实上别人为什么跑,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根本就不知道,只是一种下意识行为,看到别人那样也这样去做了。
  
  这就是人类的一种盲目性在作怪,看到多人从事的事情总会盲目地有所效仿和跟从,这也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就如商场上在搞各种抢购活动一样,看到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涌去,你也忍不住加入其中。事实上那种产品对你需不需要,有没多大实际作用,你自己也不太清楚,只是看到那么多人在进行着同一行为给你造成一种“不卖下次就卖不到这么便宜的东西”的错觉性念头,促使自己也加入其中。
  
  “盲目性”是一种在特定环境条件底下影响并诱导人们作出行为举动的心理,既然是带有盲目性,往往人们在看清事物本质的时候才会察觉和后悔。
  
  3、攀比心:人有亦有
  
  也许你本身并不喜欢那样东西,或者是买来也没多大实际用处,可你看到身边的许多人都买了,而且还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似乎因此说话也要高了几分贝。这时你可能也会作要不要也去买回来的考虑,尤其是当别人问起你“有没有”,可能会不好意思开口,怕别人笑自己的孤陋寡闻。最怕的是那句“怎么这也没听说过?”“怎么这也不会?”,重重地挫伤了你的锐气。人,都是一种极其爱面子的动物,很可能一个心血来潮,你就跑去光顾平时那个你从来不曾留意的铺口。买回来增一下颜色倒也无妨,下次朋友过来的时候起码也可拿出来大加炫耀一番。例如看到别人穿名牌用高档,你也要穿;看到别人读书看报,你也拿来装模作样;看到别人在键盘上敲个不停,你也来学一下,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一种攀比心的体现。
  
  “攀比心”多是思想受旁人影响做出的一种盲从*行为。人言亦言,人有亦有,结果往往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问题,事实上却没多大实际帮助。
  
  4、贪心:贪小便宜
  
  唉,又买到水货了!
  
  你在家里正为自己刚买回来的东西气愤不已,越想越懊悔越生气越自责。不就为了少花那么一点钱吗?结果却是白买了。早知就不图这么一点便宜,在另一家正规的店里买好了。可不买也都买了,能勉强用的就凑合着用一会,毕竟也是钱,实在不行,再掏腰包重新买过。这就是贪小便宜的下场,双赔。
  
  为什么有些假货总能卖得出去,你怪别人没良心没人性的时候也应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你就轻信了呢?为什么你就不擦亮眼睛看清楚一点呢?一句许,贪心惹的祸。以为可以省下一点钱,到最后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功亏一篑,自作自受。
  
  “贪心”是人们对外界诱惑不够定力的一种体现,别人设下一点鱼饵,你就禁受不住诱惑立刻上钩了。贪得无厌,是人们的一种本性,所以类似的事情永远都不会停止发生。
  
  5、恐惧心:怕错过
  
  当某位朋友向你推销某种产品,各方面都挺合你心意,可你还是有点犹豫不决,心想,再看看吧,下次再买也不迟。这时你朋友说这是在作最后一次宣传,下次就不再过来了,或者说以后都没有这么好的优惠了。这个时候很可能你就会买下了,甚至没钱也要先借着买,为什么?怕下次买不到,或下次买的时候没这么便宜也没这么多好处。
  
  例如你走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在放着个喇叭叫着“一块钱两件,卖完即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小摊,还有商场超市打出的“跳楼价多少折优惠、换季大甩卖一件不剩、本店拆迁大清仓减价、旺铺转让亏本出售”等的广告词。可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觉那些摆摊天天都有在卖就不见卖完,商场里面的衣服换了多少个季度都还在甩卖,店铺不知拆了多长时间还在“拆”,铺口转让了多久都转不出去,清仓清了多久也清不完。事实上都是一种表面假象,让人们误以为这次不买下次就买不到了。出于一种怕错过的心理,人们很容易在瞬间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
  
  “恐惧心”是在以假乱真的情况下迫使人们尽快做出选择的行为,当你看清事物本质之后,结果往往更多的是自责懊悔。尤其是当你发现后来还有比它更好更合算的时候,你的自责和后悔之心会上升到极限。唉,早知就不买那么快了。
  
  此物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
  
  6、侥幸心态:碰运气
  
  看到别人又中了,心里也忍不住要跃跃欲试,碰碰运气,说不定也能中上。试了,中了,说运气好;不中,说运气不够好,无论哪方面人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开脱。
  
  博彩这一方面最能反映这种问题,数以千万的人每天在买各种各样的彩票,有几个真能那么好运气“两元开出满意球,一脚踢进五百万”?有多少人真能买中特码翻它个成十上百倍?投资在这方面的人又有多少是入大于出?赌博也可体现这种状况,玩卜克打麻将等哪有规律可寻,赢了,好运;输了,衰运,寻求一种心灵平衡的说法。还有街上摆摊抛圈子套东西的,别看好像挺容易,到你自己尝试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都是抱一种侥幸心态,撞运气,到最后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侥幸心”是人们在一种想象自以为完美的意识形态底下并为了那个结果努力而引导人们的行为倾向,在某一时刻可以让人们失去理性,结果多是得不偿失。
  
  7、不甘心:再试一下
  
  反正都已投资了那么多,就这样走了,实在有点可惜,再试试看,说不定能把亏了的赢回来。这种心理多是上种心理的延续,一般人在刚吃到一点甜头的时候都不会浅尝辄已,及时收手;而吃到苦头的话则想扭转乾坤,峰回路转倒赚回来。
  
  赌博是最能反映这一现象,越赢越想多赚越要赌,越输越不甘心想连本带利赢回来,结果越赢越赌,越赌越输,越输越赌。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再也没能力输得起。街边抛圈子的也是,没几人会在买了十个圈之后就停手,尽管开始也只是想玩玩而已,却不知不觉玩上瘾了。于是老板大赚,你大亏,可真的是“亏”。
  
  “不甘心”是人在自己利益已经有所损失的情况底下作出的一种不怎么理智的补救行为,往往收效不大,甚至使损失更大。
  
  8、担惊受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手机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收过这样的信息,要你转发某条信念,不转发就会怎样怎样的话,都是一些不吉利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会发吗?当然,很明显大家都知道这无非是一种开玩笑闹着玩或是恐吓的手段而已,可相信还是会有人发。为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就一条信息吗?才两毛钱而已,如果因此让我今年运气倒背一年或者造成其它什么影响损失,值不值得?就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很多人还是甘愿去上当受骗,是明知不应该而为之。
  
  曾经在若干年前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封不知从哪传出来的恐吓信,信上大意是说接到此信的人都要抄二十遍转交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否则就会家破人亡之类,说得很是严重恐怖。那时此事传到学校里,全校的学生几乎都在拼命地抄这封信,接近疯狂的那种,以至于因此还影响了学校上课的正常秩序,后来老师不得不强行把所抄信件都收缴上去,还下规定以后谁也不许再抄否则将视有违校规处置才算是平息。这是发生在小学时候的一件事,事后想想其实那时谁心里都清楚,天底下哪会有那么离奇的事情,一封信就真能起这么大作用?不过是出于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情愿抄抄辛苦一点,总比万一真有个什么闪失的好。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心里也多少平衡一点,没那么担忧。有些东西即便是虚假的却也可成为人们以作壮胆的工具,人类共有的弱点。
  
  又如街上算命占神弄卜之人利用的也无非是这种心理来赚钱,当你听到各种不测从他口中说出,当你自己本身又面临着种种不顺利,尤其是他告诉你如果再不去改变还会发生一些更糟糕的事情,他给你一个方法说是可以改变此种情况,你会相信吗?你肯定也会有所怀疑,可是你会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不这样做以后真的遇到更悲惨的遭遇,你还会吝啬那一点钱吗?当然不会。你会想只要能把一切摆平,浪费一点也值得。事实上有没那么一回事,能否真的起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而人们只是获得一点心里的平衡而已。
  
  “担惊受怕”是一种在人的思维能力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候的产物,或者说是当你的思想矛盾剧烈到某种程度,情感会战胜理智处于上风让你最终作出决定。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是好是坏只有对方清楚。因为这事情本身的存在性都是一个疑问,那么围绕此而作出的各种举动又待何验证?
  
  9、怯懦畏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你在外面被人抢东西别人早逃之夭夭,你打不打110?当你的消费者利益被藐视吃亏,你打不打12315?当你的人身权利被侵犯,你提不提诉讼?当你看到有人在偷人东西,有几人会有所提醒或暗示?当许多肮脏污垢在我们眼帘底下呈现,有几人会出来维护公道伸张正义?当我们越来越多的自身利益被侵犯剥夺,究竟还会有多少人大胆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许多人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来赚钱,你明知道是上当受骗了,可你能奈其何?报警吧,未必能真有什么实际进展,说不定还得倒贴。人,都怕事,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现实中种种不合法的行为,往往多是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认倒霉。而对方大概也正是看清了我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才能得寸进尺,犯上加犯。
  
  如工厂里员工种种不平等待遇,没几人敢于用法律法规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可笑的是,内部员工有人发起争议号召时,平时个个倒是能说会道气愤填膺疾恶如仇,可一到真正行动起来却没有一个人响应。人多都是在背后敢于大加指责批判,可在正面却个个都畏首畏尾,成了缩头乌龟。其实如果大家敢于争取,团结联合起来的话,是对方怕,不是你怕。因为这股力量可不是好应付,弄不好把自己公司的名声也搞砸了。我身边就曾有一朋友因辞工拿不到工资报到地方劳动局甚至市长媒体等都出面干涉,最后工厂只得乖乖支付了那员工工资。还有一次公司不发年终分红,员工发动起来全员罢工,最后工厂只得照付,慢点还不行,不发不开工。
  
  人,都怕事,你不怕,他就怕;你越怕,他就越不怕。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拿着生命要和对方同归于尽,谁还敢和你拼命?躲都来不及了,谁怕谁?!
  
  “怯懦畏缩”多是人在特定环境底下做出的一种无奈性反应,结果往往是损失惨重,而且还不能保证历史的再度重演。
  
  10、迫切心:急于验证
  
  听到某个新奇的消息,内心迫切想知道有没这回事,有人抓住这个时机来给你提供“线索”,便很容易接受。说来也算是人的一种好奇心在作怪,加上急于求成的态度,别人来个顺水推舟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记忆中在车上碰到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在汽车暂停上人的瞬间,有人上车叫卖报纸。第一次那人拿的是军事报纸,大喊着什么美国开始对中国驻台使馆轰炸的消息。我买了一份,两块钱。买下一看才发觉根本没这回事,只是吹的。第二次则更离谱,那人竟说某某挺有名的明星因黄色菲闻跳楼自杀了,我又买了一份,一块钱。买下一看,也没这回事,里面只是说一些关于其被包养的内容而已。更气人的是,还夹杂了两张小学生的学习报在里面,这不明摆着浑水摸鱼,瞒天过海?
  
  当时我听到这些消息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会吧,有那么严重,我怎会一点都不知晓?按理说这么重大的消息应早就人人皆知了,怎就也没听身边的人提起过?不行,得买来看看,是不是真有这回事,在这么一种心态的驱使下就上当了。按理说有过先例应该不会再犯了的才是,可一犯再犯也许也是人的一种共性。人,永远都不会只吃一次亏!从那以后我就想以后再也不会相信这些了,但也难保自己会不会又犯糊涂,何况现在的人推销手段也实在太高超了,任你再聪慧与明辨是非也难以逃脱。
  
  给你一个悬念,让你去挖迷,他给你引路,从而达到其心目中赚钱的目的,让你自愿掉入对方的陷阱中,是“好奇心”加“迫切心”的一种体现。
  
  11、拖人下水:自私自利
  
  这种想法是一种很自私的心态。
  
  许多人上当受骗后,有几人还会以自己的经验教训提醒身边的人谨防陷阱掉进去。有的甚至还巴不得多一点人上当受骗,当然这于他的损失丝毫起不到任何弥补作用,可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在作怪,多一个人吃亏,他心里会感觉平衡一点。有的人,你向他征求意见他也只会说你自己看着办吧,甚至还刻意往好的一面说以让你也去上一下当,真的是极其自私自利。
  
  忽然想到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行骗行为可以长久地存在,就是抓住这个人性的弱点,他可以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继续他的“操作”。没人会举报他,也没人会揭穿他们。在这么一种心态底下,既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实也是助纣为虐,到头来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12、潜意识形态:特殊性心理
  
  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我自己也说不清个原由来,更找不到一种合适的说法,所以暂且称之为。
  
  有时候当我们选择一样东西也说不出它与同类产品有什么特别,或者仅仅是因为它打的广告词与别的不一样而显出其特别性,事实上明知不可能会像上面所说,但还是甘愿一试。也可能是一种感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我就挺是佩服现代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走在街上你经常可以看到电话亭里打着“走足60秒”和市场里写着“绝对足称”还有某些相对而言对人身体有所伤害的物品打着“不含某某(一种有毒物质)”的招牌,明知有没走足60秒够不够称只有其自己知道(可以调整),明知有没含##也只有厂家知道,你根本无从验证。可你还是会愿光顾这一家多一点,为什么?仿佛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或者说即使表面上的假象也可让人心理平衡一点,实则是自欺欺人。人的潜意识形态有时就是一样很奇妙怪异的东西,它可以牵引人们做出种种没理由的举动。
  
  无论出于哪种心态,无论你的心理准备有多充分,在那些会赚钱会耍小聪明的人面前,我们始终还都只是池里的一尾鱼,总会有上钩的时候。或者说只要是凡夫俗子,就超越不了人性许多共有的“弱点”,就总会有被人加以利用的时候。写这个话题也许可以对人们在“赚钱”上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另一方面实也是损害了“被赚钱”人的利益。当然,希望我们赚的都是正正当当的钱,都是那些有钱人的钱,损一下也无妨,反正他们也是随手往KTV、桑拿里扔,我们就权当帮他们把钱用得有意义一点吧,实在不须愧疚些什么。至于,穷人的钱,最好就别吭别人了,为了生活,大家都不容易呀。
  
  愿每一个人都能多赚一点钱,都能生活得更好一点!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