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董祀惹恼了曹操,曹操要办他。作为妻子的蔡琰顾不得夫妻之间的不合,毅然挺身而出,披头散发,蹦蹦跳跳地找到曹操求情。蔡琰这是故意给曹操添堵,她也许料定曹操会买她的账。当时曹操正在和作家们开文学茶话会,听说蔡琰求见,就站起身大声说道:"大汉第一女诗人蔡琰来了,大家热烈欢迎。"此言一出,现场立刻一片哗然。"蔡琰的父亲蔡邕是我敬爱的老师,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曹操接着又故意大声地介绍了这个背景,众人纷纷点头。蔡琰走上堂就下跪,哭哭啼啼地求曹操放过董祀。众人眼见蔡琰,容貌娇美,气质非凡,颇具知性女性的风韵。大为叹服。在欣赏的同时也没忘了替蔡琰求情。曹操先是假装推脱一番,最后才说:"妹子你说的都对,但杀头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嘛"。蔡琰看出曹操在装蒜,就乘胜追击,继续说道:"你手底下那么多骏马,那么多精兵强将,随便派个人骑马去追,就可以免我丈夫一死。"曹操根本也没想杀董祀,他是想通过这个事情考验一下这两口子之间的感情到底到了何种程度。看到蔡琰为了丈夫竟然能豁得出去,曹操也就放心了。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蔡琰是真的爱惜,爱惜她的才学,爱惜她的诗人身份。诗人曹操不愿意看到诗人蔡琰过得不好,真可谓诗人见诗人,惺惺相惜。
后来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对蔡琰重新评估。他发现眼前这个自己曾经非常厌恶的女子,刹那间变得那么有人格魅力,那么知书达理,那么朴素大方。爱情也是势利的,如果蔡琰不救董祀的命,董祀还会重新定位这个女人吗?反过来说,如果不是通过这次杀头事件,董祀也不会发现蔡琰身上的美德,更不可能爱上她。这两口子的故事很符合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夫妻双双把家还,携手畅游在林木繁茂的山野之间,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据说后来曹操有一次打猎还偶遇蔡琰和董祀,得知二人生有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很有味道。曹操就说:"你们俩真不够意思,也不来看看老朋友。"蔡琰回答:"主要是您太忙了,我们不好意思打扰。"蔡琰后来没有再嫁,跟董祀厮守终生。纵观蔡琰一生诗作,《胡笳十八拍》是其从南匈奴返回汉朝后所作,是在怀念她的第二任老公和子女。《悲愤诗》里有第三任丈夫董祀的影子。奇怪的是,蔡琰好像从未在诗中或直接或隐晦地提到第一任老公卫仲道,难道真应验了那句话,少年时代根本不懂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