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捡垃圾的小女孩这二天引起了很多关于深圳归属感的讨论。在《活在深圳》“咱是愤青”那段视频中,“愤怒青年”(半壶)与“爱卫MM”(她是谁?)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一个在哪儿侃侃而谈,谈他的狗,谈他的梦想,谈他对这个城市的不满与看不惯;而在他的背后,那位小MM,很随意或者说很理所当然的将垃圾箱边下洒满的垃圾一点一点捡起来扔进垃极箱。在同一个城市,他们很巧合的同时出现在华强北这个深圳城市的象征地,对城市的不满与对城市的爱护在同一个画面中一同呈现在我们面前。
还记得用李伟峰形象做的那个城市广告:我是深圳人。但是深圳发展了三十年,我也来深圳超过十年,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我都不曾这样去对别人宣称过“我是深圳人”,我们已经习惯了称自己是江西人、湖北人、湖南人、广西人等等,但深圳,对我们来说难道永远仅仅只是一个生活与工作的城市吗?我们需要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才有足够的自信去宣称自己是深圳人呢?
时间,绝对不是一个必要条件,虽然说“日久他乡是故乡”,但每个怀抱梦想而来到这个城市的人,不论在这里打拼多久,深圳都不可能被当成是故乡,每逢佳节,不轮来这里多久的人,都还是有着思乡的情结,他们还是潜意识遥望自己来的那个方向,虽然可能大包小包赶回老家过节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老家会永远烙印在他们的骨子与血液中。
户籍与房子,也并非是充足条件,虽然在深圳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严重倒挂,但在深圳这个城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人际鸿沟却并不存在,不象广州、北京或上海。因为哪怕是取得了深圳户籍的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回答关于你是哪儿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家的籍贯依然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答案。你很少在深圳某个聚会的场所,听到别人说自己是深圳人的,哪怕这些人在深圳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已经有了这个城市的户籍。
或许,出生地才是唯一必要的条件。那些在这个城市出生,也在这个城市长大的深二代们,才会把这个城市当成是自己的家园,记得前二天论坛上有一个贴子《孩子,你为何坚称自己是“深圳人”?》让很多人感触良多,只有那些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的那些孩子们,才会对这个城市有归属感,所以她们才会在不自觉中去维护这个城市,去爱护这个城市。所以“愤怒青年”们总在控诉对这个城市的不满,而“爱卫MM”们则自觉的在维护他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