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间,岭南地区各处羊蹄甲尽数开花,开成满目白昼焰火,开得全城如云似雾,开得像潜伏多时忽然全线冒出,沿街载歌载舞。
羊蹄甲们的欢庆仪式稍歇,木棉登场。
木棉又叫红棉,最漂亮的木棉花开起来正红色,虽然它们大多数是橙红色。
还有个别名叫做攀枝花,也叫英雄树,大乔木,够年头的木棉树可以长到二十多米高,壮硕挺拔舒展,的确是生来就自带主角光环的树。
大英雄的造型还是受欢迎,木棉花除了是广州市的市花,还是攀枝花市的市花,台湾高雄市的市花。身兼的代言责任不少。
红棉开花时不见叶,枝干挺拔巍峨,满辍拳头大的花朵,花落时斤两十足。有好几趟,看着落地的花犯嘀咕,这一朵的重量起码有半两吧?捡回家去晒干,是五花茶里的一种,说是能祛湿。旧时说五花八门里的五花,也有木棉花一份,寓意治病的行当。
最早称木棉为“英雄”的是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陈恭尹,又号罗浮布衣,广东顺德龙山乡人。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里说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木棉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
葛洪是谁?大号抱朴子,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当时人称小仙翁。曾受封为关内侯,名著《肘后方》。大岭南的罗浮山之所以出名,因为那是葛洪当年隐居炼丹地。
对了,据报道,诺奖得主屠呦呦说,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
葛洪的老婆鲍姑,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著名神医兼中国首位女中医,善艾灸:“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人称鲍仙姑,至今在广州越秀山下香火鼎盛的三元宫,最早可是她修道行医的地盘。
这对神仙伉俪说起来都是原籍江苏,却和岭南有偌大渊源。
琢磨半天,西汉年间那么大木棉树当时怎么全须全尾从广州运过去西安的;换个想法,则是木棉树相当经得起折腾。
木棉开花落尽之后,满树就开始挂着手雷般的物事,叫做蒴果,再过一阵,满树新绿,开始飘絮,絮里裹着小小黑色的种籽,风过时滚动速度挺快,想捡还得追着跑。以前的阿婶们除了捡木棉花回家,棉絮也有人捡,说是集回去做枕芯。
和粤地大有渊源的传说还有木棉袈裟。说是在南北朝时,达摩奉命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就带着木棉袈裟,原本是释加牟尼的金缕袈裟。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为有禅,从迦叶往下传,传到菩提达摩,是第28代。所以菩提达摩属于西天禅宗二十八祖。
达摩从水路来,先到的广州。
现在的下九路附近设有绣衣坊码头,一千多年前那里是珠江古岸,达摩是先在这儿登岸传教,结草为庵。那片地方的几条街叫做“西来初地”。正经是路名。
幼时有同学住华林寺旁边,暑假时留下地址让小同学们去玩,当时就很奇怪他们家怎么会住“西来初地”,很奇怪的名字。摸了半天,一班人最后是找到了华林寺,在庙门口等他来领我们。
一直记得当年是摸了好几条巷子才找到那里去的,什么西来正街、西来后街、西来新街、西来西街、西来东街,转得我们晕头转向,一堆密集的巷子和民居把华林寺围得几乎密不透风,只有摸进去了,寺庙的周围才稍稍空旷一些,可以透一口气。当时寺旁不远有老榕树,有老人家坐在树底下乘凉和喝茶。
似乎现时广州还有管华林寺叫西来庵的——这位中国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在西来初地结庵居住,就是现在的华林寺,再到光孝寺住下讲学,光孝寺门内东边的洗钵泉,是达摩洗钵的一口深井。他是后来才去嵩山少林寺面壁的。
《五灯会元》里说,达摩是见到了佛学强烈爱好者梁武帝,聊了一阵的。
梁武帝:“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达摩:“并无功德。”
……
求梁武帝心理阴影面积。
聊完天之后,禅宗初祖达摩抬腿走了。他渡长江时,传说中的动图特别好看,叫做“一苇渡江”。
一百四十一年后,禅宗六祖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口吐金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就是今天的光孝寺。
说来说去,绕回到木棉袈裟上。
在一篇名为《广州历史上的木棉》的考据论文里说,古代称谓木棉的有三种植物:
一种是红瓣黄蕊,枝干高大的攀枝花,即今两广的红棉;
一种是多年生灌木状的树棉,又叫做木本棉花;早期广州的棉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树棉,类似今海南一带种植的海岛棉,在《南州异物志》称“吉贝木”, 《南越志》称“婆罗木”。广州地区早期所植棉花, 似乎指树棉。当时, 广州一带采此棉絮就纺, 所织的布称为白氎([dié] ),意思是细毛布或细棉布, 唐代韩愈说的“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
一种是草棉。草棉在广州也有种植, 广州宋元以后种植的棉花, 多指草棉, 而木棉就成为草棉的代名词。在南北朝时, 原产印度的一年生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再传入大陆。
听起来,木棉袈裟或许应该精准地被考据,究竟是亚洲棉袈裟,海岛棉袈裟,还是红棉袈裟。
而另一篇《关于我国古代棉与木棉名实问题的探讨》的论文则说,从植物学分类来看,棉与木棉在形态上是有区别,根据文献记载的描述和实物分析,可以确定中国古代新疆种植的是草棉(白氎),南方种植的既有亚洲棉(古贝、古终、木绵、吉贝、木棉),亦有木棉科木棉。在清朝引进陆地棉以前,我国广泛栽培的是亚洲棉和部分草棉,古文献中所称“木棉”,实指亚洲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