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别让文艺的悲情遮盖了洱海的污染真问题

时间:2017-06-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天潘 点击:
别让文艺的悲情遮盖了洱海的污染真问题

最近大理洱海这个代表着诗与远方的情怀小城,传来了与情怀截然相反的残酷消息:在2017年3月31日这一天,大理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洱海流域水生产保护区核心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的通告》,要求4月1日起的十天内,洱海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所有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接受核查。因此,很多出于“逃离大城市”的美好想象,寻找诗和远方而驻扎在大理文艺青年们,开始遭遇了情怀之外的冰冷现实。
 
面对政府这种粗暴式的专项整治,有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还有政府自身长期管理不到位、政策缺乏延续性等等,也有着很多问题,而这些也是导致目前洱海出现问题的很大原因。但现在这些问题,看起来感觉后果都归客栈老板们承担。“一律自行暂停营业”,也不管人家合法与否,一刀切的超常规手段,是很粗暴缺失基本执政的准则,对于公民的私人利益和权益是很大的冲击。
 
但就在媒体大量关注这些情怀受挫故事和客栈老板的悲情之余,我们切勿忘记了真正的核心问题,因为每一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公众利益更应该被重视,应该都甚于私人利益——那就是日益严重的洱海污染问题。洱海的生存还是毁灭,才应该是公众的满满情怀更要去牵挂和关注的焦点。
 
滇池污染的惨痛教训
 
洱海因为大理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问题,并没有像中国其它的湖泊那样,纷纷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而是有一定的节制,也一直比较注重保护。但如果放松警惕,污染开始时没有得到重视,洱海也将会迅速地坠入到万劫不复的污染深渊。尤其是同处云南的滇池,就是洱海最好的前车之鉴。
 
可以先看看下中国湖泊的水质情况。根据环保部最新的数据《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62个重点湖泊(水库)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及劣Ⅴ类湖泊(水库)数量分别为5个、13个、25个、10个、4个和5个。也就是说,接近31%的湖泊是Ⅳ类以上水质(Ⅳ类以上水质为被污染状态,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只有29%的湖泊水可供生活直接或简单处理后饮用。同时,开展营养状态监测的61个湖泊(水库)中,贫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的数量分别为6个、41个、12个和2个,整体富营养化状况有所缓解,但问题依然突出。其中滇池属于重度污染状态。
 
位于昆明市近郊的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曾经是一颗风景秀丽的“高原明珠”。后来,由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等排放,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质早已下降为劣五类。近二十多年来,每年夏天,滇池都会有大片湖面变成“绿海”,蓝藻暴发因此被称为滇池的“生态癌”。因为沿湖及入湖河流两旁的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急速增长,更多的污水、垃圾进入滇池,再加上缺少补给水源,湖水难以自我净化,治理难度巨大,使滇池成为国家“三河三湖”(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污染治理的难点。一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治理,二十几年来却收效甚微。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实际完成投资171.77亿元,是“十五”完成投资的7.7倍,是“九五”、“十五”总投资的3.6倍。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的101个,截至2015年底,项目仅完成67个,累计完成投资289.79亿元,这还仅占规划批复投资的82.1%。如果规划全部完成,投资金额将又是“十一五”的两倍多。“九五”至“十二五”期间,20年滇池治理共投资达510亿元。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显示,将总投资192.68亿元,规划项目总计100个。
 
但就算花了这么多钱,现实结果依然令人失望。从滇池治污启动以来,出现了治理目标不断落空的“循环”。1993年云南省的治理规划是用7年时间,投入2亿元,实现滇池变清;1996年的治理规划是到2010年实现水质在V类水以上。2011年“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水质方面基本达到五类,外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四类,主要河流水质基本消除劣五类。但目标实现了吗?没有,十二五的目标,再一次被打脸。《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滇池湖体平均为劣V类水质。10个国控点位中,V类点位占10.0%,劣V类占90.0%。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湖体平均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草海和外海均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最新的目标是提出力争到2020年,滇池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水标准。到时会不会再一次被现实打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无论如何,滇池如此惨痛的教训,绝对不能再一次再洱海发生了。
 
洱海现在处于危机临界点
 
那么我们来看看洱海。洱海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是次于滇池的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蓄水量30亿立方米,湖岸线128公里,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但十年多前,洱海遭遇过水质恶化的问题。l996年和1998年,洱海两次爆发全湖性的“蓝藻”危机,水体透明度由3~5m下降到0.4~1.5m。 洱海1992~2001年保持在中营养水平,现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在1993~2000年间,总硬度和总氮上升趋势明显。2003年,洱海再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水质下降到Ⅳ类。
 
如今,在今年年初,洱海及主要入湖河流,蓝藻连片集中爆发。根据洱海流域保护局水质情况的通报显示,2016年水体透明度是十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16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排放总量和2004年相比增加了50%以上。 从污染源头上看,洱海的污染一是生活污水,一是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就是畜禽养殖。根据《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洱海流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养殖业、农业面源、服务业、水土流失、干湿沉降等。在2014年,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和农田面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三者排放的污染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70%左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