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就让孩子“早恋”一场又如何(2)

时间:2018-02-2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萱 点击:
 
然而,过去几十年对于青少年恋爱的研究表明,对于浪漫关系的渴望实在是青少年男女普遍具有的正常需求;刚开始恋爱的青少年可能的确会在懵懂之间更换几个恋爱对象,或交往似乎并不匹配的伴侣;但探索期过后,男孩和女孩都通常会进入更持久、更深入的稳定关系,也更重视情侣之间的亲密感和承诺,其过程与成年人恋爱十分相似——尽管青少年情绪上的确较易波动,其自控和决策能力也尚在发展,可是十几岁的姑娘小伙,大部分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至少是能够吃一堑长一智的。
 
恋爱对于青少年有哪些具体影响?与任何复杂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一样,不问情况而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显然是耍流氓:恋爱开始的时间、恋爱关系的数量和长度、恋爱伴侣的选择、恋爱关系的质量、当事人的主观体验等都让恋爱的影响方式及最终结果千差万别。与恋爱相关的某些因素固然危险,比如结交暴力的伴侣、不断“蜻蜓点水”地约会而无法进入稳定的关系等;这些因素放到成人的恋爱关系里也并不是什么好苗头。然而,在安排好学业的情况下适度约会(考完试、假期中看个电影),在安全知情、准备充分、相互尊重的情况下逐步尝试爱的拍手,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进行感情的探索,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正常、健康、无害的行为。恋爱的激情可能成为青春时代认识和发展自我的动力,恋爱中的亲密温暖则可能成为长远有益的心理资源。
 
正因为青少年还处在感情的探索阶段,他们格外需要家长、老师、同伴的支持——这样的支持指的不是那些“我是为你好”包装之下的禁令,而是对青少年恋爱动机的真诚理解,对于恋爱体验的细致关照,和对青少年自我价值的滋养。例如,像和另一个成年人对话一样询问孩子的恋爱经历(“Ta人怎么样?”)而非居高临下地“审讯”(“Ta到底有什么好?”);主动要求接送孩子去约会地点、邀请孩子的男女朋友来家做客等。这样的行为,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爱与性和学习、交友一样是正常的成长经历,也可以帮助家长对青少年的恋爱情况保持基本了解。
 
更重要的是,只有当青少年感到身处一个安全的沟通环境、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充分信任、感到自己的选择和权利被认可时,成年人才有可能帮助青少年排查、处理潜在的问题,并最大程度地让恋爱经历变成一个探寻自我、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在电影《怦然心动》(Flipped)中,女主角Juli迷恋上了一个开始并不适合她的男孩。让她最终认清现实的并不是从成人角度出发的“苦口婆心”,而是平日家庭生活中父母对于她自尊心的培养和全家人互敬互爱的关系。
 
不少开明的中国家长和老师已开始对青少年恋爱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笔者接触的大城市青少年中,有不少表示自己的家长、教师曾在恋爱方面给予默许;有些中学老师,已经可以放心地和学生八卦校内的情侣。
 
许多家长和老师仍不免对青少年是否会在恋爱中受伤感到担忧——这一点十分可以理解——但自由、温暖、支持性的环境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保护的边界,避免进入有害的恋爱关系,对于青少年应对情感冲突或分手等恋爱中的负面经历也有缓冲作用。
 
基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008-2009)数据的分析(注10)显示,如果青少年所在班级的恋爱人数较多,青少年更有可能从身边有经历类似的朋友那里获取接纳、支持,反而不容易受到分手的负面影响。对于初涉世事的青少年来说,恋爱中的情感冲突乃至分手短期内的确极端痛苦,但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处理情感矛盾和失恋绝大部分时候并不致命——至少比起未来因为缺乏感情经验和能力而陷入鸡飞狗跳、压抑冷淡或是毫无感情的婚姻来说要好得多了。
 
即便成年人想禁止青少年恋爱或发生*行为,也不过是徒劳之举,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在家长老师对早恋严防死守的我国,基于北京市城区和郊区94所中学的研究(注11)表明,27%的青少年自我报告正在恋爱或曾经有恋爱经历;综合了北京和乌鲁木齐、本溪等二三线城市的数据(注10)也指出,有10.7%的青少年自我报告在过去一年中开始恋爱了——且不说那些不约会、不和异**往却未必没有怀春念想的青少年了。
 
不仅如此,一味杜绝的策略只会让情况恶化——在不少家长和教师视为“底线”的*行为方面,实证研究(注12)早已证明强调婚前守贞的性教育在推迟青少年*行为和防止危险*行为上毫无成效;相反,从1988年到2010年,随着性观念的开放,美国青少年的*行为发生率不升反降(注13);从儿童4岁起就和孩子坦率谈性说爱的荷兰,青少年初次*行为的年龄并不比其他欧洲国家更高(17岁),荷兰青少年对于性经历有着更为积极的体验,在*行为中也采取保护措施的比例也更高——荷兰的青少年怀孕比例处在全球最低之列(注5)。
 
与之相对,《2015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中,五分之三不了解避孕有关知识;在有性经历的青少年中,初次*行为年龄在15.9岁,初次*行为避孕的比例仅有53.2%,本人或伴侣曾怀孕的比例则高达25%。
 
 
家长和老师对于青少年的呵护之心与青少年对于亲密关系的追求一样,都再自然不过了;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的波动也确实可能使沟通过程困难重重——这一点对于各国的父母和教育者恐怕都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冰球棍之外实在还有大多方式可以保护孩子——与其为了强行压制青少年的自然需求而把亲子关系连同孩子初恋的美好体验一起葬送,更有用的策略是维护温暖的、充满信任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恋爱的感受,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健康的恋爱活动,并在关系中学会真诚平等的交往方式。
 
性本身是人生的美好体验,如果担心孩子过早开始*行为的话,不如从更早的时候开始就告诉他们性与爱的关系,大大方方带他们做好准备。既然是在春天,就帮助青少年享受春天应有的快乐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