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打小孩屁股指南(2)

时间:2018-06-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魏阳 点击:
 
而更多的美国人认为,如何管教孩子乃是父母的“天赋人权”,哪里轮得到政府来指手划脚?不准父母打屁股,就像政府想要禁枪一样,是公权力对于私人领域的一种严重侵犯。——美国人对政府滥用权力的警惕,让打不打屁股,变成了一个复杂的政治哲学问题,上升到了立国之本的高度。
 
不过,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的法律,与美国的不太一样。
 
比如,瑞典人就不认为打屁股是个好主意。该国在1958年率先禁止学校体罚。1979年又禁止父母的体罚。当时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瑞典父母都反对体罚儿童。就是说,没有什么“合理”与不“合理”的强制力。只要是个屁股,就不能打。
 
瑞典的孩子们,真个个都是投胎高手。
 
到2016年为止,世界上已经有43个国家宣布打屁股违法,其中包括德国、芬兰、新西兰、希腊、巴西、西班牙、甚至包括非洲的肯尼亚(我很确定没有打错字)。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不在这个名单中。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对“体罚”的定义是:“任何使用物理强制的惩罚,旨在导致某种程度的疼痛或者不适,无论多么轻微”,都算是“体罚”(作者据英文译出)。按照这个标准,美国允许父母打小孩屁股,算是违反联合国精神了。
 
尽管大多数美国人赞成打屁股,近年来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民调显示,1986年还有84%的家长赞成体罚;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70%。
 
变化的原因,是很多机构和学者,在不断向社会大声呼吁——娃儿屁股,打不得!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Elizabeth Gershoff的工作,是观察打屁股的后果。她专注三种儿童不良行为:第一种是短期不服从(就是俗话说的“不听话”)。第二种是长期不服从。第三种是儿童攻击*行为。她想知道,打屁股对于改变这三种不良行为,有啥帮助没有。
 
结果呢,是发现没啥帮助。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剧照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剧照
首先,Gershoff发现,打屁股尽管不是完全没用。但是就改变儿童短期“不听话”行为来说,罚站或者罚坐,可以起到和打屁股同样的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而不为也?
 
第一局,打屁股与非体罚教育打成平手。
 
对于改变儿童长期不服从的行为,打屁股效果微弱。这是因为,儿童长期不服从,多半是由于违规行为大多数时候没被父母发现,所以被打屁股只是小概率事件。小孩很清楚,只要没被发现,就可以得逞——打屁股成了犯错的必要代价。
 
第二局,打屁股也没有优势。
 
如果是为了制止儿童攻击他人的行为呢?打屁股仍然不比其他方法更好。事实上,打屁股不仅不能减少儿童的攻击性,从长期看,反而可能增加他攻击别人的倾向。当孩子发现暴力是一种被许可的手段,他会更愿意用暴力来解决与其他孩子的争端。
 
第三局,打屁股输得一塌糊涂。
 
更骇人的一项结论,来自于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科医院:打屁股与儿童智力低下存在关联性。Manitoba大学的教授 Joan Durant发现,长期被体罚可能会减少儿童的大脑灰质。而灰质是脑细胞间的连结组织,神经中枢的重要部分,影响智力,记忆,肌肉控制,情绪,和语言表达。当然,这是要达到孽待的程度才会发生。
 
总之,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虽然打屁股有时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期看,弊大于利。
 
弊端是,会损害孩子的精神健康,减少他们对父母的信任感,激发他们敌对、怨恨的情绪,刺激他们在日后社交中率先使用攻击*行为。
 
当学习总是与惩罚联系在一起,你说这学习能搞得好吗?
 
再说,万一失手,造成孩子身体伤害,那可真是孽待儿童了。
 
研究者还发现,打屁股的不良后果,乃是人类的普遍现象,与文化传统、宗教、种族背景无关。无论你是亚洲人白种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打屁股都会产生同样的心理伤害。
 
什么儒家文化,或者基督教教义,都不能成为打屁股的借口。
 
有意思的是,对打屁股的态度,和父母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有关。调查发现,越是收入低和学历低的家长,越是倾向于体罚小孩。
 
——看看!打屁股都快成了阶层歧视链的指标了——和住啥房子,上啥学校,讲不讲英语一样。家长们,还不赶快住手?
 
可是,如果不打屁股,咋个教育法呢?
 
研究者的意见是:打屁股是一种“负面教育”;它告诉小孩,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就会被惩罚。反过来说,“正面教育”是指,家长以身作则做榜样,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做了就会有奖励。
 
正面教育的好处是,娃儿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产生强烈归属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举个例子,就算娃儿只是考试成绩提高了一分,吃饭时多说了一句谢谢,你也应该热泪盈眶地抱起他亲个不停,告诉他你有多开心,多为他骄傲。当学习与满足感相联系起来,教育效果会更持久深入。
 
在打屁股之外,还有多种非暴力的管教手段。除了前面说的罚站罚坐、面壁思过,因果推理的效果也不错。比如,你可以告诉娃儿,“你如果不收拾玩具,玩具就会被拿走。”或者,“如果不穿外衣,你就会生病,就没法去动物园玩了。”此时如果娃儿不听,应该果断拿走玩具、绝不带他去动物园。要点是,切记不能反悔妥协,不能理睬熊孩子的撒泼打滚哭闹。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