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最不该反的兄弟为什么反了(2)

时间:2019-05-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孙凯 点击:
 
世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忠诚可能基于三观、血缘、宗教、宗族、爱慕、恐惧、利益等许许多多的缘由。有自觉自愿的忠诚也有被迫的忠诚,自觉自愿的忠诚可能会服从于被迫的忠诚,但是在关键的时刻最靠得住的是自觉的忠诚。种种的缘由可能带来忠诚,但并不必然排斥背叛。可以有一千个理由要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一种宗教忠诚,但一个人也可能有一条理由就会背叛忠诚。
 
至于如何确认口头或形式上表达的忠诚和内心是否一致,这更是千古难题。没有经过极端事件考验的忠诚往往是靠不住的,但是经过极端事件之后,往往悔之晚矣。而且经过极端事件考验过的忠诚也并不一劳永逸,而是个兵不厌诈的循环。
 
 
一目了然的是:本无反意、最应该忠诚的卢绾一步步走向反叛,是因为安全感缺失。因为人们往往会类比出一种规律来推导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卢绾跟心腹说:不是刘姓而被封为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把韩信满门抄斩了,夏天又杀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计谋,吕后总是想找借口杀掉异姓诸侯王和功高的大臣……
 
帝王们事成之后杀功臣,大约是因为这些人搞阴谋和征战的能力让帝王没有安全感。《越王·勾践世家》载:有人中伤文种将要作乱,越王就赏赐给文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文种于是自杀身亡。
 
而一些臣子在艰难岁月掌握资源时不反,却在功成卸甲之后造反,则多因为君王因为没有安全感而赶尽杀绝的逼迫。刘邦和吕后在大业完成后追求一种绝对的安全感,先逐一灭了异性王,靠刘姓人维持安全感。吕后掌权后连刘家人也信不过,只信任、依靠吕家人。为了自己的绝对安全,却制造了更多人的不安全感,反过来又置自己于不安之地。
 
《王的盛宴》剧照,群臣拜见吕后《王的盛宴》剧照,群臣拜见吕后
吕后一死,为王为大臣的吕姓人瞬间被杀光,就是必然的反弹。
 
卢绾造反被坐实了,刘邦派樊哙攻打燕国。卢绾把自己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几千名骑兵安顿在长城下,准备不顺了就投匈奴,如果刘邦病好了就进京谢罪——其实无非想要刘邦一个誓书铁券类的安全保证。后来刘邦死了,卢绾就投奔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后来死在匈奴。总算比韩信命运好一些。
 
春秋战国期间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到另外一个国家,设法和国君或大臣聊聊天,聊对路子了,马上就能进入这个国家的中枢位置,从商鞅、吴起到张仪、李斯等等,莫不如此。这样的臣僚对所在国的忠诚度极高,都为所在国立下汗马功劳。总有人怀疑他们会做背叛所在国有利于母国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发生过。
 
《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与秦孝公《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与秦孝公
忠诚是一种约定、一种预期、一种情感,每每在网上让无数人兴奋的娱乐圈新闻,主题基本上是关于忠诚与背叛的。忠诚与背叛,人类永恒的话题。从上面提及的故事和人物命运,或可理出一个团队关乎忠诚的四个元素:三观相合;平台相宜;利益可期;惩戒有力。
 
同时,也可以理出背叛的四个诱因:三观相违;平台倾覆;利益失衡(或者是已有地位、利益被弱化,或者是有巨大利益相诱);安全有虞;惩戒乏力。如果要硬加一点,那么,无利益平衡的羞辱也可能成为背叛的诱因。
 
忠诚四元素;背叛四诱因,只能简单概括一个大致的概率。忠诚是人类不可缺的伟大品格,这个世界如果失去忠诚,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撑。但忠诚也是一种结构,基于感性或者理性都可能变化,前置条件一变,忠诚度往往随之而变。一个国家失去了国民的忠诚则不国;一个组织失去了成员的忠诚则必散,忠诚是非常被看重的品德,但忠诚又是一种很难得的品德,唯其难得,更显珍贵。因为珍贵,所以经常可以卖出很大的价钱。蝇营狗苟者难说忠诚,信念坚定者背叛起来也可能义无反顾。周公曾恐惧,王莽最谦恭,忠诚不忠诚、真忠诚还是假忠诚,忠诚之后的背叛,背叛之后的忠诚,阶段性忠诚,权宜式忠诚.....林林总总繁繁复复的忠诚故事天天都在上演。
 
忠诚既然是人性的表达状态之一,就必然和人性一样可敬可恨可贞可变。大约靠共同三观、共同理想、共同事业维系的忠诚,成本最低、最长久、最可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