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看起来和谁都合得来,想要交心的时候发现谁都不合适。别人对他们评价都挺好,具体好在什么地方却说不清楚。我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大学宿舍八个人,没和其他人起过冲突,和谁都说得上话,可以做别人的谈心朋友。可每天早上去吃早饭前是我最尴尬的时候,她们都各自有伴儿,我要么跟在两三好友身后,要么独自一人。那时我心里想,谁才是我心中最好的朋友,一个眼神就知道彼此想什么,要什么?答案是没有。那我要不要和大家一样,有一个固定的出行伙伴?好显得不是那么“独”?
我发现我能帮别人取快递,带饭,到自己却不想麻烦别人;可以做别人的出行伙伴,到自己外出办事没人陪时,也能接受,既然这样,就不改了吧。多年之后,才明白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是有很大一块空间,只想留给自己的,不想任何进入的。那里只安放自己,盛放所有秘密,它并不妨碍和别人友好相处,也是我与社会做的妥协。
我看到有些文章把高情商和让别人喜欢自己划等号,让读者错以为,有更多的人喜欢我就代表情商高。而真正的高情商是有独立人格的,一味迎合他人不是独立,就好像讨好型人格太怕受伤而选择自残。(没有贬低讨好型人格,我自认为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一种生存技巧,也会因此吃苦头或得到一些甜头。没有什么人格是完美的,总是有利有弊)高情商是自信的,他会听取别人意见,前提是自己认为意见符合逻辑判断和价值观,要不然别人的评价根本不能影响自己。高情商的人总能在让别人愉快和自己愉快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喜欢自己?更多的人认为被人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和便利。忽视最开始的目的,是向别人展示自己,互相了解,愉悦双方。被别人的“喜欢”“不喜欢”患得患失、左右情绪,为了达到别人的要求,雕琢自己、改变自己。越想让别人满意自己,就得对自己不满意。
这人让我变成A,那人想我成为B,......我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著名的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相比被外界定义我是谁,一个人认真地思考我是谁的时候,其实是痛苦的。所以我们这些普通人选择被社会定义、被别人定义,活成他们想要我们成为的样子,好儿女、好父母、公民、各种职业者......不去苦求这些哲学问题的答案,这样的生活简单,也还不错。
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焦虑,变得浮躁,没有享受到简单的生活,这几乎是每个人承认的现实。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断在被改写定义。吃饱穿暖不再是目标,我们要吃美味佳肴,要住楼房别墅,要有汽车,要有事业,要成功。上学不算什么了,要上名校,要出国留学。一切的一切,从出生直到死亡,都变得等级分明。大家以安于自己的阶层现状为耻。
做好那个被要求的自己能让人感到愉悦,但不敢享受太久,因为被拧紧的钟表发条,主人不会让它松懈太久。这便是焦虑的始因。
当我们试着摆脱焦虑,摘下那一个个标签,剩下的那个的本我,会是什么样子?可能软弱,可能充满不堪念头,可能丑陋,不管什么样子,TA就是你自己,还要不要喜欢TA?
为了外界给我们加持的完美,披上一层又一层铠甲,直到触摸不到自己的一寸肌肤。放下追求完美的念头,我是有缺点,它并无伤害我要保留,正是有了这些个缺点,我才是我。一起感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