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凝固的乐章

时间:2021-08-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 巩本勇 点击:
  桓台县的建筑工匠们从隋唐时期就留下了许多古建筑,华严寺和寺内的隋文宝塔均系当时国内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冯氏住宅在当时被誉为住宅建筑的“建筑之根”,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忠勤祠”、“四世宫保坊”更是以其造型奇美,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工艺精妙而闻名于世。桓台县的古建筑以神奇壮观、新颖规范、施工精良细致闻名于国内外。这些古建筑文化,都已成为桓台人精湛的建筑艺术的历史见证,它是古建筑遗存的瑰宝,是研究建筑发展的活教材,也是开发旅游的重要资源。
 
  在漫长的年代里,桓台人先后建筑的隋文宝塔、华严寺、忠勤祠、四世宫保坊、冯氏住宅、齐鲁大学办公楼、索镇玉带桥、济南惠丰面粉厂等各个著名建筑,记载着桓台工匠们的聪明和才智。到了1948年,桓台在国内外开办的建筑营造厂、建筑公司以及包工队多达90余家,有7家在国外。当时,桓台建筑业已初步形成了坐镇济南府,涉足海内外的局面。
 
  “一把瓦刀天下闯”是代代桓台建筑工匠的真实写照。荆家镇孙桥村工匠之多,可谓冠全县之首。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东孙桥村路一条,不当瓦匠就烧窑,剩下两人没啥干,小清河里玩渡槽。”这个村里的一名工匠李壮功,因参建北京人民大会堂有功,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桓台建筑业这一传统工艺得以发扬光大。桓台工匠在外地承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很多,其中矗立在河南省省会的郑州“二·七”纪念塔,也是出自荆家人之手,是由工匠吴佃玉承建的。该塔建于1963年,高达45.5米,并列11层,是中西合璧之作。它以其设计新颖规范、砖木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施工精良细致,成为郑州的一大景观。
 
  桓台的工匠们不仅在县内有自己创建的伟绩,而且在省内外也有巨大成就。1985年,彭真委员长亲笔为桓台题词“建筑之乡”,不仅肯定了桓台建筑业在全国的突出地位,而且对其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87年,桓台建筑施工队承接了高17层的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楼、亚运村华侨大厦装修工程,均以优质高效誉满京华;1989年,桓台建筑工程公司首次走出国门赴约旦王国承建王宫;199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桓台为“建筑之乡”。以已拥有国有一级资质的县建筑企业集团总公司为核心的8万建筑大军,施工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先后承接了一大批高、大、难、尖的名优工程。闻名全国的万鑫、天齐、新城、起凤、齐泰等一批骨干建筑企业由此迅速崛起。
 
  无论怎样发展,建筑业一直是桓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建筑之乡”也一直是桓台人引以为豪的地域“名片”。鲁班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是中国建筑业协会为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争创国际先进水平,在建设部的支持下,于1987年设立。鲁班奖作为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每年颁奖一次,授予创建出一流工程的企业。1996年,新城建工承建的齐鲁石化综合楼荣获国家最高建筑工程质量奖“鲁班奖”。之后,桓台建筑企业有相继近十项工程获得鲁班奖。
 
  文化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有喜欢京剧的,也有喜欢现代剧的,不管什么格调,它总得让人喜闻乐见,建筑文化也是如此。这些年,城镇开发都在逐年进步,实质也是建筑文化的逐渐演化。抛弃了千篇一律的格局,规划更加合理,形体追求美观,出现了许多令人赞美的建筑。
 
  在桓台,现在首推的就是宁静庄严的王渔洋故里,这是一个组团式结构的景区。这片古建筑全天候都散发着不同的色彩,每一个时间你都能发现它不同的美丽。故居保护修复过程中,基本保存了古建筑原有的制式,如中跨院四进院落完整地保留了已有的民国建筑风格,从而保留了民国时期西城别墅沦为冯氏住宅的那一段历史记忆。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结构和风貌的前提下,院落当中不同的角落还留下了桓台解放前后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点滴痕迹。对于按照古建筑传统规制应该有而现已不存在的建构结构,如屏门、仪门等,按照古建筑专家的建议进行了地勘,在原有的地基上进行了部分修复。2012年11月,由山东省政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视察组到桓台考察,称王渔洋故里保护开发项目为“家族文化的瑰宝,文物保护的典范”。
 
  2009年金秋时节,红莲湖的迷人魅力呈现在世人面前。谁能想得到,这个长一千六百米,宽三十八米,绿化面积六十二万平方米,水域面积二十六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会是在一条叫大寨沟的旧河道和一处废弃的窑湾上改建而成的。大寨沟如何取名“红莲湖”的呢?“红莲”是吉祥、圣洁、美好的象征,同时也是桓台民俗文化的重要象征;“红莲”一词又出自“新城八景”之一的“会泊红莲”这一桓台古代的胜景,是自然环境的象征。红莲湖是一项民生工程,建设突出了“生态、人文、休闲”理念,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红莲湖不奇特,也不神秘,只不过是祖国灿若织锦中的一个花纹,一个色点而已。但就是这一个花纹、一个色点,却承载起一座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言。我历时一年多创作的长篇小说《苍生谣》(原名《大包工》),就是以桓台县为背景,用纪实的笔法写出了中国乡村建筑业的发展历史,这是一部宏大的建筑之乡纪事之作。生于斯,长于斯,我深深爱着我的家乡,一生一世,更深深陶醉在一座座“凝固的音乐”中展现的桓台风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