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去宜兴,总要买那紫砂陶壶。许多人本来不是去宜兴,只路过无锡,却禁不住动心非要去宜兴,其目的也是要去买那紫砂陶壶。我去了宜兴,只顾看街景,观市容,却未买陶壶。这便惹得一些人笑我──呆!
“嘿!你知道吗,紫砂陶壶的历史有上千年哩。”
“一提到宜兴,谁不会想起紫砂陶壶,中外驰名哩。”
“不如说一提到紫砂陶壶,就让人想到宜兴,宜兴是因为紫砂陶才出名的哩。”
“宜兴是著名的陶都。你到陶都不买陶器,白去了一趟啊!”
于是,有人问我是否有饮茶的习惯。当我回答肯定时,他“嘿”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又摇了摇头。那样子似乎为我感到无限的遗憾。
于是,有人对我聊起了茶文化,聊起陆羽,聊起《茶经》,聊起煮茶的法道,聊起山泉水木碳火以及盛茶用的器皿。最后的落脚点还归结到那紫砂陶壶──用它盛茶,慢慢品尝,当与其他器皿盛茶别具风味,其趣无比,其乐无穷,自有妙不可言之处。端端的只将那红紫红紫的泥壶捧在手上,就有一种特别的风度,非凡的韵味。不须品尝,单凭赏赏那原始、古朴具有乡野气息的泥壶,就能让人陶醉一番……
真想不到没买一把紫砂陶壶,竟惹得人们纷纷议论。一把普普通通的泥壶,竟使那么多人为之关注甚至倾心。冥冥中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所以然。这也许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对于人们心理的作用。它既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审美意识的延伸啊。其中,那感情的复杂,意趣的微妙,是不能用简单的道理来予以诠释的。
因而,我没有对朋友们说,我不买泥壶,是因为我家里有比这紫砂壶更美观大方更方便适用的茶具。我也没有对朋友们说,我不买泥壶,是当时我曾想过──即使用这紫砂壶泡茶,现今的时代,也远不是陆羽品茶的时代。城里用的水也并非山泉,至于煮茶的火,就是有木炭谁还耐烦用木炭炉啊。
我不仅仅没有说,而且在听了朋友一番议论之后,的的确确也有些悔意。每每端起茶杯,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扁圆扁圆的、有着故乡的红土一般色泽的宜兴陶壶;那饰有兰草、梅竹、诗文──集书画镌刻美之大成的中华独有的传统工艺陶品。进而想起宜兴那大大小小的街巷中目不暇接的陶瓷商店,那随处可见的紫砂壶、紫砂杯、紫砂钵、紫砂盂、紫砂瓶、紫砂笔洗、紫砂观音、紫砂罗汉种种艺陶。那熙熙攘攘的中外游客,那不厌其烦的挑挑选选,那不住点头的赞叹,那称心如意的微笑,那如愿以尝的欢愉……想着,想着,我心中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于是,我很快就买回了一把紫砂陶壶。不过,并非是又去了宜兴,而是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买的。我是不是也受了一种文化氛围的感染,或者一种传统的审美情趣早已存在于斯,或者其内心深处也产生了一种返朴归真趋向原始、趋向古朴、趋向乡俗的潜意识呢?我自己也说不清。
但,有一点我可以明言:我买紫砂陶壶并非用来泡茶,以双手捧成或温文尔雅或老气横秋之态,去一味仿效古人或嗜古的遗老遗少。我是将它置于书架、案头,在笔耕倦怠之时,欣赏欣赏这历史悠久的紫砂陶壶,玩味玩味这驰名中外的宜兴特产。借以怡神,借以悦思,旷愉情怀。谁说不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