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知识的诅咒

时间:2021-10-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马伯庸 点击:
  最近我的创作一直停滞不前,总是在反复修改之前的稿子。因为我正处于一种微妙的困境,用微博上前一阵流行的话说,叫“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
 
  就是说,我之前查了太多资料,哪个都舍不得放弃,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在故事里抖搂出来,并假设所有读者都很喜爱这种表达。呈现效果就是五步一个专有名词,十步一个冷门知识点,还是要加注释的那种,以致行文变得冗长无比。
 
  我不得不回过头去,大做减法,把无关的、不必要的一些解释性累赘去掉。可是大刀阔斧砍完以后,心里很是不爽。不光是感觉之前用的功都浪费了,而且成文效果也不好。把一个时代特有的器物用词规则去掉之后,时代特色便荡然无存,变成一个普通古代。这中间的度,实在难以把握。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场景,最懒惰的写法是这样的:“主角在旅店一夜饱睡,次日一早结了账,转身离开。”这是最省力也最没特色的写法,如白开水——要表达的信息都有,但行文、用词丝毫看不出时代特色。
 
  可以将它修饰得稍微“古代”一点:“主角在客栈里一夜饱睡,次日一早结了账,转身离开。”用词比第一个版本稍微“古代”了一点,但这描写还是太泛,看不出是什么时代。
 
  稍微考究一点的描写,会在细节上体现出更多特点。比如这故事发生在明清时代,交易用银子,便这样写:“主角在客栈里一夜饱睡,次日一早走到曲尺柜台前,从怀里扔给掌柜五十两银子,转身离去。”
 
  但这个细节还是有问题,银子的价值没这么低,五十两那么大一个,揣在怀里会很难受。所以可以进一步修饰得更考究一点:“主角在客栈里一夜饱睡,次日一早走到曲尺柜台前,从腰间顺袋里扔给掌柜一兩银子,转身离去。”——“顺袋”是明代钱包的称呼之一。
 
  这么写,虽然价格差不多了,但交易细节却没体现出来。如果再细致点,应该这样描写:“主角在客栈里一夜饱睡,次日一早走到曲尺柜台前,从腰间顺袋里扔给掌柜一锭银子,足有二两。掌柜取出钢剪,咔嚓剪下一块,拿戥子称了,约莫四钱,便又找回几枚铜钱。主角收了,转身离去。”
 
  这个细节够了,可要精准地表现时代特色,还欠火候。假如这故事发生在明代,那么还得进一步雕琢如下:“主角在客栈里一夜饱睡,次日一早走到曲尺柜台前,从腰间顺袋里扔给掌柜一大锭银锞子。掌柜一看上头有‘内承运库花银二两’字样,先咬了咬,齿痕分明,入口无甚苦味,可见没掺铅锡,遂取出钢剪,锞边剪下一块,戥子称出四钱,柜台上找回几张宝钞。主角收了,转身离去。”
 
  其实到这儿,就已经有点魔怔了,因为这些细节对情节并没有多大帮助……倘若再精细一点,就陷入“知识的诅咒”了。比如说,把故事背景限定在永乐年间,那时候朝廷禁止金银交易,只能用宝钞,但因为纸钞贬值太甚,民间根本不认。于是为了体现这个知识点,一个神经质的场景描写,是这样的:
 
  “主角在客栈里一夜饱睡,次日一早走到曲尺柜台前,从腰间顺袋里取出三张宝钞。掌柜赔笑:‘客官,本店只收银钱,不收钞。’主角大怒:‘我这宝钞是朝廷正经印的,如何不收?’掌柜道:‘洪武爷时,这宝钞还收得,如今物贵钞贱,您这一堆纸只好送去行用库。’主角冷笑:‘天子去年刚下旨严禁金银交易,犯者以奸恶论罪,你难道不怕我去出首?’掌柜也敛起笑意:‘禁令归禁令,可您出去打听打听,周围店铺有一个收钞的,小店这买卖直接送您。实话跟您说吧,如今衙门里纳罪赎刑都得折银子,你要缴了宝钞,怕不打杀你哩。’主角无奈,扔给掌柜一小锭银锞子。掌柜一看上头有‘内承运库花银二两’字样,先咬了咬,齿痕分明,入口无甚苦味,可见没掺铅锡,不由得赞道:‘这库银成色足,可以升水一成。我也不占您便宜,剪三钱能折纹银四钱了。’说完取出钢剪,锞边剪下一块,戥子称出三钱。主角仍旧把小锭揣回,转身离去。”
 
  到这一步,就算是病入膏肓了,得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