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朋友在家楼下的一家小吃店吃面。
当天正巧是节日,老板有些忙不过来,她等了很久端上来的面,都已经坨了。
饿了很久的她,看着眼前的面,不禁怒火中烧,当她正准备开口质问时,却忽然听见了孩子的哭声。
然后,她看着老板娘一路小跑着应付客人的催促,又要手忙脚乱地安抚哇哇大哭的孩子。
恻隐之下,她终究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把面放在原位,付款后离开了。
她说,那一刻,她想起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狼狈时刻。
方案做不好被骂时的委屈,躲在卫生间里隐忍的哭泣,冬天为了省点暖气钱冻得瑟瑟发抖时的无助……
于是说一句“算了”,既是对别人苦难的怜悯,也是一份推己及人的慈悲。
一位作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
觉得凡事皆可原谅,这并非是变得世故,而是经历世事后的成熟。
就像寒冷的街头,有醉汉冲撞了一对父子。
孩子问爸爸他是坏人吗,孩子爸爸想到自己不得志时,也曾这样借酒消愁过,于是对孩子说,他不是坏人,只是心情不好。
医院里,年轻的护士不小心打翻了药盘,老人刚想开口指责,却想到自家刚刚参加工作的孩子,于是默默说了一句“没关系”。
很喜欢一句话,“世间所有的温柔,都是因感同身受而产生的。”
与人相处时换位思考,便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当你对别人温柔以待,别人也会赠你以春风。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男孩,高中时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
在他上高三的时候,这位警察因公殉职,留下了10岁的儿子和他的妈妈。
以前,男孩放学回家,从不带钥匙,都是到了门口就大声喊爸爸来开门。
可是当邻居警察过世以后,爸爸却让他自己带着钥匙,不要再喊爸爸来开门了。
男孩不解,问为什么。
爸爸说:“因为你每一次喊爸爸,都会提醒隔壁那个小男孩爸爸不在了的事实,我怕他心里不好受。”
真正善良的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
人活于世,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最深度的连接,无非是试着换位,将别人放在心上。
就像之前看过的一段话:“如果你要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学会付出;你喜欢被照顾,就要先去照顾别人;当你善待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善待你自己。”
有句话说:“常为他人撑伞,日后别人也会为你撑伞。”
因为自己经历过被大雨浇透的狼狈,所以不忍心看到别人被雨淋湿。
有人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去理解。”
与人相处的智慧,是学会换到别人立场去考虑问题。
凡事体谅,将心比心,方能长久赢得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