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的散步,戏称为“上山下山”。众所周知,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认知。比如,像我这样能宅的人,一贯是能躺不坐,能坐不站,能站不走,总之是怎么得劲怎么着,如今慢慢地全“拧”过来了。最大变化,莫过于晚饭后,开始自觉地下楼走走。初时,我茫茫然不知该去哪里,据说散步者常有固定的路线,或附近公园,或堤坝,所及之处有树有花有水,因为吸引人,故而也热闹。而我享受清静,刻意避开人流。寻来觅去,直至冒冒失失,一头撞进小区出入地下停车场的通道,从此,那里就成了我理想的散步之地。
那是一处停用的双向通道。不知是不是地下车位使用率低的缘故,只保留了一处通道供车辆通行。沿着浅浅阶梯状的缓坡徐徐而行,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循环往复,一种类似“上山下山”之感油然而生。
有人对我在通道里散步不以为然,甚至列举种种理由,诸如空气流通不畅啦、场地狭窄啦、单调无聊啦……我皆一一轻松地化解:不会啊,其实我只在通道上半段,已足够自由地来回漫步,而且从地面出入口灌入的穿堂风很怡人;通道也不幽暗,抬头可仰望高楼的灯光;至于单调无聊,更是无从谈起,相反,恰恰为我提供了难得的思索空间。
对这处无人光顾的停用通道,别人不屑,我却视为宝地,还真不是自圆其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写过一本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讲的是一个人怎样通过跑步去悟道,不只是悟出一个小说家的真实,锻炼出一个小说家的身体、精神和意志,还锻炼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境界。我自然无法和才华横溢的村上春树相提并论,也远远达不到他那么高的概括能力,否则我也说不定会写出一本《当我谈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其实,我近期在写的一些散文,并不是像以往那样依赖电脑,而是散步时用手机敲点出来的。我在散步时想到一个好素材,会边慢走边构思,直到酝酿成熟,就掏出手机记下并保存起来。和电脑前枯坐相比,在散步时用手机记下文字更轻松,且毫无压力,毕竟,即便写不出东西,也已达到了健身的目的。这样一想,灵感反而常常像不期而遇的鸟儿不请自来了。而且,手机特别适合写千字左右的短文章,有时走着走着灵光一闪,可以随时随地增删,精心打磨。有个朋友说,你最近一段时间发稿率挺高啊!我笑而不语。
如果朋友恰巧看到了这篇短文,就会明白了。是的,我近期频频见诸报端的文章,都来自“上山下山”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