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梅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她实在是一个苦命人:2013年,她公公得了癌症,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2015年,丈夫借款盖起了五间猪舍,赊购了饲料,哪知第二年遇上猪瘟,不但钱一分未赚到,贷款的二十来万也打了水漂。我们这些亲戚都替她着急:银行的债、店里的账,怎么还?读大学的大女儿和读职校的小女儿学费怎么办?刀梅更是愁眉不展,吃不香、睡不着,头上的白发直往外长。她丈夫呢?更是无精打采的,每天不是抽着劣质旱烟,便是躺在房里看电视。
2016年五月份的一个早晨,县扶贫工作组小刘一行人的到来改变了她家的一切。“是刀梅家吗?我们是县扶贫工作组的,我姓刘,你们叫我小刘好了。镇里、村上知道了你们家的情况,按照国家政策,你们家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条件,我是你们家的精准扶贫帮扶责任人,有什么困难请你们跟我说吧!”刀梅将信将疑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刘,瘦高个、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衣着清爽干净,手里拿着鲜红光亮的本本。透过厚厚的镜片,仍然感觉到他目光的诚恳和友善。
“刘干部,这人倒起霉来真的要命。喂猪亏了大本,家里房子你也看见了,连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楼房是前几年建的,还没来得及粉刷,老太爷一病,把粉刷的钱全赔进去了。还有两个妹子读书,天天要用钱……”刀梅还没想好怎么说,她丈夫就倒豆子似地絮絮叨叨讲了起来,小刘一边仔细听,一边在那个红本本“扶贫手册”上认真地记录。偶尔插话问一两句。“天无绝人之路,你们的情况我也听到了一些,现在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是要帮你们脱贫的。你们还年轻,身体也结实,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等下我会和村镇干部一起帮你们家想个法子,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小刘和他同行的几个干部水也顾不上喝就走了。留下刀梅和丈夫杵在门墩上发呆。政府真的可以帮他们改变一切吗?刀梅夫妻的眼神里充满了希冀,但又有一些怀疑。
“刀梅在家吗?”“在呢!”第二天清早,刀梅刚擦完桌子,小刘就到了家门口。“昨天,我们扶贫组的几个人,针对你家情况想了好久……”小刘信心满满地说。刀梅从小刘的话语中获得了一连串好消息:小刘已帮她联系了离家不到五公里的镇上一家餐馆打工,一个月两千多元,一个月有四天假。县里扶贫工作组免费送来了两百只鸡崽,免费上门进行养鸡技术指导。刀梅丈夫可免费参加镇上开办的为期半个月的电工培训班。结业后,一旦上工,一天就可赚两三百块钱。“什么时候去培训呢?我小时候读书对这个最感兴趣。”刀梅丈夫听了两眼放光。“那就好!不急!鸡苗明天送到,培训后天开始。”小刘不紧不慢地说。
一切神速。鸡苗到家了。电工培训开始了。刀梅成了餐馆服务员。
刀梅和丈夫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回家喂鸡。一天天过得无比充实,荷包也一天天鼓起来。隔一段时间他俩便会将收入并在一起一笔笔去还债。三年过去了,这只“债务雪球”竟然消失不见了。
刀梅打电话邀请我们这些亲戚去她家吃饭是在今年疫情基本稳定后的五一劳动节。在酒席上,她宣布了她家的好消息:大女儿考上了教师编制,小女儿拿到了美容技师证,家里的债务还清了,准备装修新房子了。我们望着刀梅笑成一朵花的脸,由衷地替她高兴。是的,一切都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