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和冬至一样,在古代属于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要的程度甚至超过端午节、中秋节。我国先人们早在周朝时期就开始了在夏至这天进行祭祀的活动。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这句话表达的是夏至这天,祈求平民百姓消除饥饿和贫苦的愿望。
宋代时,每到夏至,朝廷的文武百官放假三天,忙碌的官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清闲几日,带妻小外出游山玩水,或与三五好友品酒作诗,偷得浮生几日闲。宫廷内外张灯结彩,鼓瑟笙箫,庆贺佳节,一片太平盛世。
到了清代,享受假期的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全国上下这天放假。人们换上新衣,走家串户,访亲朋好友,集市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夏至日当时被称为“国之大典”。热闹程度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十一黄金周及春节差。
夏至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过了夏至,白昼一天比一天短。对于这样一个过渡的吉日,古人庆贺是必须的。这天也成为祭祀祖先和天地的日子,皇帝这天还要到宫廷外进行盛大的祭奠典礼,平民百姓则于家中祭拜祖宗先人,以求平安。“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朝文士顾禄《清嘉录》这段话里详细记载了清代夏至日这天祭祀所要忌讳的事情,日常行为都要注意,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这个节日重视的程度。
夏至这天有吃面的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详细描述了古人夏至这天制作各类面食,同时送给亲朋的情况,还道出夏至吃面能防外感热病的好处。其实这个时候吃面,还有一个尝新之意,夏收结束,新鲜麦子上市,因而夏至日用麦粉做各式各样的面食,如面条、薄饼等,得以尝新。
除了吃面食外,有的地方吃凉粉、凉皮以及喝凉茶吃荔枝,甚至流传夏至吃狗肉的习惯。
较之于古代来说,现代的夏至日确实冷清了很多,但民间许多地方依旧热闹地过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