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咥“席”

时间:2022-03-2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白志民 点击:
  “席开了,走,快咥走!”日头正当午,大家正在地里锄着玉米,猛然听到地头有人喊,天顺给娃结婚的“席”开了,只见人人把锄头往肩上一扛,风风火火地跑回家,锄一撂,手一抹,门一关,高高兴兴地来到天顺家,屁股往板凳一坐,面对满桌的大肉酒菜,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咥开了。这是青年时我在生产队劳动时常常遇到的情景。

咥“席”
 
  咥“席”,也叫咥“席口”或坐“席”。是指泾、三、高(泾阳、三原、高陵)及周围附近的关中一带,哪家有了红白喜事,即给娃结婚、给孙子过满月、家里老人过寿或病故,以及盖大房、乔迁新居等,主人都要备好“席口”,邀请亲朋好友来坐来咥。自然到了主人要办事那天,大家会提着财礼或拿着钱物前去祝贺。这种民俗风情从解放前一直延续至今,继而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这种风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着。
 
  大凡要过事的人,就得备席。小时候,我看到要过事的主人家里,前几天就忙火开了。先是在家里院庭搭棚,盘土台锅灶;然后又要派人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或开着“蹦蹦车”,去县城买东西;还要把隔壁对门他大娘二婶、三嫂四姨请来帮忙,把家里屋内屋外、前前后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无论红白喜事,为了过事顺顺当当,体体面面,到了过事的前两天,需请来大总管、礼房先生及执事客,来负责分管料理大事。一家过事,全村高兴,图的是让客人和村里人都能吃蒇喝好咥饱!
 
  以前吃“大锅饭”,生活贫穷,过事咥的是“四素四荤”(“四素”是指喝酒时上的四道凉菜,无肉;“四荤”指吃馍时炒的四道热菜,有肉)。客人捉起筷子没抄几下,盘子和碗就亮了底。到了后来生活渐渐宽裕了,咥的是“四盘子五碗”(“四盘子”指的是两素两荤;“五碗”有瘦肉、肥片、丸子、肘子和大烩菜),大都被咥得一干二净。这些年,生活越来越好了,哪家过事都会大摆筵席,一席“八凉十热”(“八凉”指喝酒时上的八道凉菜,其中四素四荤;“十热”是吃馍时上的十道热菜,有猪牛羊鸡鱼肉;高档一点的席口还有鱿鱼海参等野餐野味)。吃的主食是精加工的各种馒头、饼子和白米细面。你想,平时咱大人碎娃一天三响都吃得饱吃得好,肚子油水多,天天都像在过节过年,席上那么多的肉菜咋能咥完?咥着咥着就咥不动了,有的肉菜摆在席上连筷子都没动,但总不能眼看着让那些美味佳肴放在桌上,就得来个“光盘行动”。在你推我让中,于是有人拿来塑料袋原盘不动地装了回去,待第二天做饭时加热后再咥;有“孝子”称号的人说,让我把那提回去也让父母尝尝;有养宠爱宠的人说,没人要了,我要拿回去喂我的猫呀狗呀哩。如今的人,真是咥腻了!
 
  记得六七十年代,家家穷得“叮咣响”,人们一提起过事就发熬煎。村里李朝娃家里平日连锅都揭不开,到了给儿子娶媳妇那天,虽然户户都行了礼,他也东借西凑简单地备了几席,村里人却都很体谅他,没有一户去坐席。多年过去了,他总觉得心里对乡当们有种愧疚。
 
  前几年,那天他父亲过80大寿,乡当们前来祝贺。他“两事踏一事”,大摆筵席,从村东到村西,由南巷到北巷,一户不漏地挨家挨户请,让村里老少美美地咥了三天。那年代,一家都知一家难。过事时大家相互体谅,大都不愿去吃请,如推辞不过,一户只去一人应场。今非昔比。“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如今一家过事,全村老少庆贺帮忙。主人虽然准备得停停当当,但到了过事那天,容易出现咥“拉脱了(备的席不够了)”的现象。就在前一向,村里王老五给第二个孙子过满月,原计划要来的客人不到三十席,大家咥着咥着,厨房里大厨告诉他剩下的席口不够了,于是他赶忙派人开着小车去县城采购现成原料,回来后又上了五席,才待完了所有的来客。
 
  这些年过事,人们咥的是“流水席”。主人过事那天,一次次地轮流“掀拨拨(也叫推跑跑)”。第一拨客人咥了走了,再待第二拨客人,以此类推,待完客人为止。因为前来行礼咥席的客人不会集中在同一时间到来,即是一块来,主人备的酒席也不能一次把客人招待完。过去主人过事大都在自己家里客厅或院里搭棚招待大家。客人少的家里一次就待完了席,客人多的家里最多第二次就待完了。如今,世事大了,把席口从家里搬出门外,在门前的街面上搭大棚设宴招待,一次顶多也只能摆上二十几桌。面对满席丰盛美味的佳肴,咥一轮至少也得个把钟头。那拨人咥走了,这拨人又来咥了。一拨又一拨地按照顺序只能咥的是“流水席”。从正午十二时开始咥,需经三四拨延续“流水”到日头偏西才会结束。农村有的宗族大户或在外面做生意、社交面广的人家,这样的“流水席”还会“流”至晚上,甚至第二、第三天。这几年,不少过事的人觉得在农村待客咥不好,还把客人领到镇上或县上的大食堂去咥。喜事连连,三天两头过事,真咥不过来了。这个会开玩笑地说,那天我有事,你还欠我一顿没咥;那个会风趣幽默地说,那次去迟了坐了个“半截席”,得给我啥时补上咥。
 
  咥“席”也很讲究,它无不表现着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传统美德。早前,主人过事在家里厢房客厅或院庭摆酒席,分正席和偏席。正席是招待贵重客人的,偏席是招待一般客人的。正席和偏席分别都有上下席。正席里的上席座位按客人家的主要亲戚,如舅、姨、姑等家先后排座,一点马虎不得,偏席的上席一般按年纪大小,分长、中、下辈依次排座。
 
  如今,村里人过事大都在门前的街面上搭起一二十米长、四米宽、一人多高的自动钢架帐篷。里边分成长长的两排就座,每排一桌挨一桌地摆放,故没有了正偏、上下席之分、只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客人坐席。不过主人待客时,不失常规,先亲朋好友再村里人,先老弱病残者再一般人。坐席的人也不忘礼节,来了以后眼睛朝帐篷里一瞅,各自寻找座位。大都是客人围一块,村里人围一块;老人围一块,青年人围一块;猜拳喝酒的围一块,不愿猜拳喝酒的围一块。有时候坐乱了席,熟人会让客人先咥,青年人让老人先咥,大人帮着碎娃来咥,你请我让,相互关切。这种谦和礼仪的民俗风情,弥漫在酒席上。大家一边咥着一边谝着,东拉西扯,叙旧话新,谈生产生活,论国家大事,无不赞颂今日之盛世年代,人人脸上洋溢着欢乐幸福的笑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