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微博关注了一位年轻的女律师,没事的时候常会刷刷她的动态。她很享受自己的工作,聊起案子来总是妙语连珠,字里行间满是成就感与幸福感,叫人看了便觉得愉快。 前段时间,我像往常一样点进她的主页,却发现疫情期间,她对律师工作的意义产生了怀疑,觉得做这一行只能在太平的年头安身立命,服务社会;一旦灾难降临,就马上变得非常没用,既不能救人也搞不来物资,捐钱倒是可以,可这并不需要动用专业技能。 翻了翻评论,我发现很多人同她产生了共鸣,正想说点什么的时候,他们反复提到的“没用”一词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 曾经有位作家去拜访他的朋友,那时朋友正在作畫,画面的背景有一栋房子。作家端详片刻,指着房子问道:“里面住了几个人?” 朋友犹疑着说:“我没想过,大概五六个吧。”作家点了点头,开始追问房子的男女主人是怎样的人,他们有几个孩子,孩子是男是女……朋友很快就被问烦了,没好气地说:“这房子只是背景,你问这些没用的干吗?就算不清楚这些,也不影响我画好这幅画!” 作家笑道:“怎么会没有影响呢?你画的是黄昏景色,如果房里住了人,就该有炊烟升起;如果这家的主人热爱生活,屋前就很可能种上花;如果这家有女儿,那么屋外晒的衣服就会鲜艳一些……你瞧,要是答不出这些‘没用’的问题,整幅画就会失真,就算把画面的主体处理得再精彩,也会不尽如人意。”朋友听了,恍然大悟。 疫情期间,冲在一线的人们就像画中主角,他们自然值得泼浓墨、着重彩。然而,在他们身后组成背景,甚至未能入画的我们或许容易被忽视,但我们仍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专长维持着后方的稳定、社会的运转,与他们共同组成了这幅用来铭记历史的画卷。 毕竟,春暖花开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