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硕士班研究生因为一再重复的自杀行为,被家人带到门诊。我打开病历,看到他显赫的学历,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困境,让他不得不采取如此激烈的行为结束自己的方式。
说他的学历“显赫”,其实一点儿都不夸张。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所,一直都是全台北市父母挤破头也要将小孩儿送进去的。他不仅一直都是这些学校的一分子,还都是最杰出的。
“为什么要结束这么杰出的生命呢?”我才一开口,就看见他充满怨恨的眼神忽然直直地瞪着我,我就知道自己一定是说错话了。
他只是看着我,沉默无语,没有任何声音,只有越来越强烈的焦虑充满了整间会谈室,几乎要爆炸了。这时,父亲急切地开口了,在他肩上推了一把:“怎么还不说话?这么不礼貌。”
当下,我似乎就明白了。想想看,就读最顶尖的研究所、大学每学期都拿书卷奖的一个家伙,在他爸爸面前居然连保持沉默的权利都没有,还要遭遇像小孩子一般的对待:推肩的使唤、命令的口气,还有“不礼貌”的指责。
我看着他,缓缓开口说:“你不回答我可以谅解,可是,为什么这样子你也不生气呢?”忽然,他开始落泪,却又强忍住,只是情绪越来越激动,几乎忍不住全身抽搐,他终于放声大哭,完全不可收拾。
“是啊,我为什么不生气呢?”直到力气用尽似的,他终于开口,只是自问自答,并不期待有人给他任何回应。
从小他就被称赞“乖巧”和“模范”。他也清楚,只是基层公务人员的父母,从他出生以来,一直都很辛苦地为他们姐弟提供最好的求学环境。
开始出事的那一天,他正赶着做一项实验,忽然卡住了。不知道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几个晚上熬夜一再重复,还是做不出结果。他想问同实验室的学生,可是,还没开口就紧张得结巴了。
原来,他是如此的优秀,从来都是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主动找他聊天问问题。直到今天,读到硕士班,已经25岁了,他从不需要问别人任何问题。他也许没有难得倒自己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根本不敢开口问问题。
他不敢开口问同学任何问题,虽然他内心有许多的好奇:下课时不经意听到A同学提起的女巫店在哪里?B同学那么多女朋友,要怎样才能追到女孩子呢?
他说:“如果一个人连和女孩子讲话的能力都没有,成绩再好,可以到台积电或联电研发部上班,甚至成为下一位比尔·盖茨,又有什么活下去的意义呢?”
我不知道坐在一旁的父母是否听懂了。他们焦虑不安地好像要反驳似的,可是被我一个委婉的手势制止了。
我虽然依然沉稳,可是,好想用力抓住他父母的衣襟,对着他们的耳朵,用足以唤醒一头大象的声音用力地吼:“你们知道吗?人生除了功课,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
小贴士:
1.孩子不是读书的机器,健全的人格和多样的兴趣也是人生的别样智慧。
2.父母过于强势,孩子势必懦弱没有主见。可以严格要求,但不能抹杀天性。
3.优秀和成功的标准是多元的,谁能说个性不美。父母合理引导,孩子“野蛮成长”才既符合人性又符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