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间,缘分之深,三生所幸。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世界因此而温暖,虽说有一天终要说再见,仍应感谢曾经出现于生命中的对方,这世上没有谁能够一直陪谁。《城南旧事》里有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非失怙者,无以感受。 学随年进,成长本就一件自由之事,孩子的童心已去,家长的心态却挥之不去。如此一来,难免生出许多的矛盾来。其间的大致矛盾,在于父母总喜欢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决定子女的人生。世道之难,身后之苦,综合成他们的评判与判断,出发点都是为了子女的好。爱与自私,难以细分,有些道理,经不住推敲,在子女看来,父母都是过时的人,不说而已。勿去教育上一代,孝顺孝顺,孝在前,顺随后。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匹配者,不光当事人,还有双方家庭。娶妇当不如吾家,嫁女当胜于吾家,虽如此,对于家世良好者,心有不甘。有教养之人,才会发现别人有教养,门当户对,对的是背景,人家有背景,而你只有背影。精力过人之父母,事事想插手,往往强行介入,强制干预。计划生育年代,父母未能给孩子留下兄弟姐妹,所有希望寄于一身,故介入愈深,干预更甚。 长大后,都想离家追梦,片帆天涯,且风尘仆仆,越远越好。无人愁我独行路,无人陪我夜已深,无人醒我茶已冷,人在落魄之时,方能体会父母之无偿。全世界都将离弃而去,惟有父母始终不离不弃,生活不会宠你,父母却会,你的挣扎,无人能见,父母却懂。奉献子女无偿,索取则有条件,虽如此,不计较。身无饥寒,父母不曾亏我;人无长进,我以何对父母。无奈内心脆弱,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庸,零零碎碎的生活,节衣缩食的父母会不时补补贴贴,正因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向来报喜不报忧。 待为人父母后,方会体会父母之不易,杨绛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在重复自身的命运。家人闲坐,有说有笑,父母健康,兄妹和睦,爱人专一,朋友忠诚,所谓幸福,不过尔尔。父母子女之间,仁之与义,敬之与和,天下事理,不分东西。 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媒体面前,器新人旧,父母的确已过时,却无人耐心教之发微信,收红包,当年父母可是谆谆教之,招手引之,如此不厌其烦地教你使用碗筷。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出则衔恤,入则靡至,待到想起尽孝时,家还在,父母已故,只得“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爱”,终归人生遗憾,有道是世间并无十全十美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天下何等惬意事。 无论如何过时,却有一种永恒,故作坚强地存在,龙应台为此伤感道:“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回首来时路,一晃数十年,自己老了,父母则更老。虽如此,在他们眼里,你永远是不过时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