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少时,老家的房子靠近大路边上的屋檐多出来半米宽,檐下配以露台。我在屋外玩乐时逢上下雨,就可以迅速跑至檐下,待雨停,又可以继续玩乐。 那时只觉家家户户如此如此设计,未有特别之处。是在一日读到一个茶人的日记,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的设计,是老一辈人对过路人的慷慨。屋檐宽一些,从远方赶路的人逢上下雨便可有地可躲,猛然间被触动,暖流涌上心头。 即便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屋檐,也有父辈从祖上那里继承过来的“仁爱”美德。 我忆起少年时,有许多偶然结识的陌生朋友,也是从这个屋檐下来的。往往是下大雨时,就可以逢上躲雨的陌生友人。这样的相识有时奇妙的,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 通常是在屋子里休息时,檐外传来说话的声音,我就打开房门望出去,就有陌生的面孔立在我的眼前。起初我是抗拒的,好奇此人为何会站在我家的屋檐下,于是用一双探寻而好奇的眼睛盯着Ta,对面的人也是不甘示弱的,用相同的神色回应过来。我似乎被深深地挑衅了,于是鼓着眼睛严肃地问Ta,你是谁呀?大有一种我家的地盘,你不可以这样对我的模样。 谁知对方却没有气冲冲地回应我,而是温和有礼说道:“我是赶路去我祖母家里,逢上半途大雨,因此在此避雨,这是你家的房子吗?真是太感谢了。如果不是遇着可以躲雨,我只怕要被淋成落汤鸡了”,此话一出,我涌出来深深的羞愧,我盼望的激怒并没有如约而至,而是被温柔地净化了! 自那以后,我就常常渴望有更多人可以来我家屋檐下避雨,可以免他人风雨的屋檐,让我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意趣。向我的父亲母亲致敬,也许他们不知道,这屋檐下,我还见证过多少这样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