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最盼望过节,唯有过节,家里的生活才有所改善。而每年端午节,奶奶总给我们做烙油馍吃,那香酥的味道至今令我回味。 记忆中,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农事最忙的时候,大人们或收割麦子或种玉米、点豆子或锄麦茬、浇地,忙得不亦乐乎。尤其适逢麦收时,父母天不亮就起床,磨镰刀,拾掇捆麦子的草绳,然后扛起木杈子,叫上我们小孩子,赶着架子车去山坡割麦子。只是,端午节那天,父母会给我们小孩子放一天假,让我们帮着奶奶在家烙油馍。 奶奶总是先洗几根小葱,切碎放适量盐巴、菜油拌匀备用,再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白面全和成面团儿。用奶奶的话说,马上有新麦吃了,这点面不留了。待面团饧松,反复揉和后,用擀面杖擀成面片,抹上调好的葱油,圆筒似的卷起来,切成块状。等把这些块状的面剂一一擀成面片,第一道工序算是完成了。来不及擦拭一下脸上的汗珠,奶奶又用几个砖头临时支起一面鏊子,负责烧火的我和小妹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收集麦秸和短木棒,开始烧火。奶奶说,火太大容易焦或者糊,太小油馍不上色,不起层,也不好吃。于是乎,在奶奶的指挥下,我们适时地添加着细小的木棒,油馍终于烙好了。一张张金黄松软,用刀切开,可见里面一层一层的,味道更是香酥可口,实在诱人。 等我们一股脑吃得小肚快撑不下时,奶奶会把切成一块块的油馍折叠起来,放到干净的小竹篮里,吩咐我们带上一小桶熬好的绿豆水,给在地里抢收麦子的父母送去当午餐。而田间地头,汗流浃背的父母大口大口吃着油饼,喝着绿豆水,以及看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子时那一脸灿烂的笑容,成了我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