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李霖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美术。这年夏天,确认《溪山行旅图》作者一事再次被提上博物院工作日程。相传《溪山行旅图》为宋代绘画大师范宽之作,但画作上没有名款,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 李霖灿决定用笨辦法试一试。他将复制的《溪山行旅图》分成几百个大小相等的小格,然后用放大镜在真迹对应地方查找,石隙、树缝、崖边是排查的重点。每查完一个小格,李霖灿就在复制图上画上一个对号。几天后,标记对号的地方已经超过半幅画作,但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同事见状,打趣说:“你的笨办法不行吧!《溪山行旅图》是国宝,一千年来被无数人临摹、观赏,如果有范宽的名款,早就被人发现了,何必等到现在呢?” 李霖灿手握放大镜说:“别小看笨办法,《溪山行旅图》丛林茂盛,古代没有放大镜,如果名字藏在其中,仅凭肉眼很难发现。现在有放大镜,再用笨办法一寸一寸查过去,一定能找到答案。” 这天,天气晴朗,李霖灿正在对画作的右下角逐一查看。在一队驮马行旅者身后的阔叶树荫中,隐隐约约夹杂着两个字。李霖灿屏住呼吸,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范宽”二字跃然纸上。用笨办法,李霖灿揭开了一千年来艺术史上的谜团。 倘若没有其他办法,笨办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