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已经把我忘了,对不对?我何必继续对你们隐藏自己的存在?这股语气变得愈来愈强烈,再也压抑不住,我已习惯用它说话。有时候我得用尽全力才克制得了自己,随时提心吊胆,深怕紧绷的声音泄露我的身份。有时候,我放纵自己无拘无束地畅谈,任由嘴里滔滔不绝地涌出象征第二个身份语言——或许你们会从我所用的词语中认出我是谁了——我的双手开始颤抖,额头冒出滴滴汗珠,忽然察觉到,我体吐露的这些轻声细语,也将提供新的线索。
然而我在这儿感觉是那么的舒适自得!与我的画师弟兄们一起促膝叙旧,追溯过去二十五年的种种,我们想起的不是昔日的怨怼与仇恨,而是绘画的美与喜悦。坐在这里,我们仿佛等待着逼临眼前的世界末日,在泪眼婆娑中彼相抚,共同追忆美好的过往岁月,这幅景象也隐隐让人联想起后宫嫔妃们的境。
我的这个比喻,取自于克尔曼的阿布·萨伊德,他在撰述帖木儿子孙的《历史》一书中,收入了许多设拉子与赫拉特前辈大师们的故事。一百十年前,黑羊王朝的统治者吉罕君王举兵东进,打败当时帖木儿王朝自相残杀的大小君主,击溃军队,劫掠领地。接着,他率领手下战无不胜的土库曼军队,穿越整波斯,来到东方。最后,在阿斯特拉巴德,他击败了易卜拉欣——帖儿之子鲁赫君王的孙子。占领古尔甘之后,他派遣军队进攻赫拉特城。根据克尔曼的历史学家记载,这场战争,不只撼动了全波斯,更消灭了帖木儿王室至此全胜无敌的势力;这个王朝,半世以来统治了半个世界,领土从印度延伸到拜占庭。赫拉特的围城造成空前的毁灭灾难,男女老少哀鸿遍野,整座城市宛若人间炼狱。历史学家阿布·萨伊德以某种残酷的快感,向读者描述围城的场景:黑羊王朝的吉罕君王进入他攻占的城堡,冷血地杀光了所有帖木儿的后裔;他到众君王和王子的后宫挑拣嫔妃,把她们纳入自己的后宫;他无情地隔离每一个细密画,强迫他们服侍他自己的绘画大师,充当他们的学徒。阿布·萨伊德的《历史》写到这里,笔锋一转,不再描写躲在城堡高塔的墙垛后,试图反击敌军的君王和战士,而把焦点转向画坊的细密画家们:身陷画笔和颜料堆中的他,等待着围城达到恐怖的顶点,走向无法逃避的结局。他列出了画家们的姓名,一个接一个述说他们如何举世闻名,并且将永垂不朽。然而,如同君王的后宫佳丽们,如今已为人淡忘的这群彩绘大师,困在画坊中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相拥而泣,共同回忆过去的幸福岁月。
我们也是,如同哀伤的后宫嫔妃,追忆着苏丹恩赐的皮毛滚边长衫与塞满金币的钱袋。他送这些礼物给我们作为酬佣,答谢我们节庆时呈献给他的彩绘雕花箱盒、镜子与盘子、彩绘鸵鸟蛋、剪纸画、单页图片、默书籍、游戏纸牌和手抄绘本。那些认真工作、辛勤劳苦、清心寡欲的年长画家们,而今安在?他们从来不会幽居家中,心机深重地隐藏自己的技巧,惟恐自己的兼差被人发现;相反,他们每天都会来画坊,从不缺席。那些谦卑地投注毕生心力、勾勒枝微末的年老细密画家们,而今安在?他们终生致力于描绘城墙上错综复杂图案、肉眼几乎难以辨别差异的柏树叶片,以及填满画面空白的七叶草。那些才华平庸,却从不嫉妒他人的画师们,而今安在?他们了解真主赐予某些艺术家才华和能力,赐予另一些艺术家耐心和恭顺,诚心接受他旨意中的智慧与正义。我们眼前再度浮现这些叔伯辈的大师,其中几位身形佝偻,但永远面带微笑,有几位老是轻飘飘又醉醺醺,还有一些不时想把他们那嫁不出去的女儿塞给我们。随着我们一点一滴地回想,慢慢地,我们学徒时期和画师初期在画坊生活种种细节,再度从尘封的记忆中苏醒。
你们记不记得,有一位微有斜视的描边师,每当他画格线的时候,总喜欢鼓起脸颊——如果画的线朝右边,就鼓左颊;如果线朝左,就鼓右颊。还有一位喜欢自嘲的瘦小画家,每当上颜料上多了的时候,总会一边咯咯笑,一边喃喃自语:“耐心点,耐心点,耐心点。”另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镀金大师,常常与楼下的装师学徒聊天,一聊就能聊好几个小时,他常说把红墨水涂在前额可以预防衰老。再有位脾气暴躁的大师,为了测试颜料的浓稠度,涂满了自己的指甲后,就会叫来一个他的学徒,甚至随意拦下任何路过的人,把颜料涂在他们的指甲上。还有一位肥胖的画家,他会拿镀金时拨扫多余金粉的毛茸茸兔子脚,梳理自己的胡须,逗我们笑。这些人,如今身在何方?
那些用了太多次,最后甚至成为学徒身体的一部分,然后又被随手丢弃的磨光板,到哪儿去了?那些被徒们拿来玩“剑士”而磨钝了的长剪刀,又到哪儿去了?刻着大师姓名以免混淆的写字板、中国墨水的芳香、宁静中从咖啡壶里传来的微弱滚沸声,这一切,都到哪儿去了?每年夏天,我们的虎斑猫会生下小猫仔,我从它们的脖子与内耳剪下细毛,成各式各样的画笔,这些笔都哪儿了?为了让我们闲暇时可以学书法家那样练习技巧,而发给我们的一大捆印度纸张,又在哪儿呢?还有一把丑陋的铁柄画刀,使用它必须事先得到画坊总监的允许,此一来,当我们需要用它刮掉严重的错误时,便能向全画坊立下警示作用,这把画刀,现在在哪里?处罚这类错的仪式,如今还存在吗
我们谈到,苏丹准许细密画师在家工作,是一项错误的决定。我也谈到了早冬的傍晚,当我们在油灯和烛光下工作到眼睛酸疼时,御膳房会送来芳香甜美的热哈尔瓦糕。我们含泪笑着回想起一位年老力衰的镀金大师,因为双手颤抖不止,无法再握笔或拿纸,但每个月都会来画坊转一转,并且带来一包女儿特地为我们学徒做的点心:浸饱糖浆的炸面球。我们还到了已故大师卡拉·曼密的精美画作,他是奥斯曼大师前任的画坊总监。他的葬礼过后几天,人们进入他空荡的屋里,在他摊平作为午睡之用的薄床垫底下发现一捆卷,从里面找到了这些华丽的图画。
我们一列举对哪几幅画引以为傲,而且如果手边有复制版的话,会想随时再拿出来欣赏,就像卡拉·曼密大师自己的收藏一样。他们提到了《技艺之书》中的一幅宫殿画:画面上半部的天空以金色涂料彩饰,预言着世界末日的来临,然而营造出这股氛围的并非金彩本身,而是高塔、圆顶和柏树之间的色调变化——展现彩使用的细腻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