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物的记忆总是绵长的!”著名的纪录片制作人、顶级吃货陈晓卿在他的《人间至味》一书这么说道。陈晓卿最擅长的是展现自己品尝食物之后的感受、美食制作者和品尝者对食物所赋予的情感以及美食背后的人、事、情。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味蕾我的情绪一下子被击中了。如果曾经品尝过某种特别感兴趣或是味道非常可口的美食,又或者是当时品尝这道美食时带有的特殊情感,那在我们的记忆中就会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迹,即便时日久了,关于味道的记忆淡去了,但是品尝时的那份感受还是会如同一朵饱含情感的云,在脑海里浮浮沉沉。也许这就是美食所蕴藏的独特魅力吧! 小时的我十分挑食,但是对零嘴儿特别喜欢,这好像也是大多数小孩儿都有的毛病。不过我不像别的小孩儿喜欢吃糖之类的甜食,偏偏对萝卜干特别感兴趣,这虽然算不得什么美味可口的食物,但在我们小孩眼中,越是得不到的就越稀罕。萝卜干制作起来有点费时间,要选秋天的大白萝卜和红艳艳的辣椒,萝卜切成条用绳子串了在秋阳下晒蔫,辣椒一个个用布擦干净后阴干水汽。然后辣椒剁碎成酱、按比例加上盐和高度白酒,再与切成小段的萝卜干拌均,再放入玻璃瓶里密封搁在阴凉的地方一两个月就可以美美地食用了。可是当时父母上班忙,没时间做这些。于是我就特别盼望着周末,因为那时可以上街去买我心心念念的萝卜干了。记得是一个周末,好不容易写完作业的我来到街上的小摊贩那里,挑起竹签,将萝卜干放入嘴里。入口时的嘎嘣脆,萝卜特有的甜和辣椒的刺激顿时在嘴里奏出一曲美妙的交响曲,那时的雀跃的心情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也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时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 书中写道:“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我出生在桂林,母亲是湖南人,父亲是湖北人,南北的饮食差异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阻碍。不吃辣的父亲在婚后很快被母亲同化,以至于到后来吃辣更甚于母亲,于是我也自然而然地能吃辣爱吃辣。父亲的厨艺很好,大部分时候都是父亲掌勺,只要他在饭店吃过的菜,回家就能做得八九不离十,总是能让我们大饱口福。小时的记忆中父亲无论做什么菜都是好吃的。后来母亲比父亲先退休,家里的掌勺又换成了母亲。母亲做菜的口味与父亲那种烈火烹油的烹饪方式做出的菜相比,回味就更来得鲜香绵长些。她做菜时不仅带有湖南的重口,几乎每样菜里都放辣,也喜用豆瓣酱来丰富食物的味道。但是母亲最拿手的菜却是一道类似广东口味的梅子排骨,用油炸得酥脆的排骨被一层色泽微红、油润浓稠的酱汁包裹着,一口含到嘴里,稍微咀嚼便汁水奔涌,肉的鲜香里掺夹着梅子的酸与酱汁的甜,好吃得几乎要把舌头一起吞到肚子里。所以至今我一直特别喜欢用梅子做的菜。“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蔡澜这话的意思是指幼年时母亲烹调带来的某种味觉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如花岗岩一般顽固,无论你走到哪里也无法改变。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一家人的生活点滴都被这饮食里所含着的酸、甜、苦、辣、咸串连起来,于是———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滑过,是平淡吗?不,不是,它是一家人围坐在桌边的幸福,是一世清欢! |